“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她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所作之词无不令人惊叹。她爱词,词也成全了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 李清照《如梦令》
时常记得从前日暮时分还在溪边亭中游玩的场景,沉醉美景之中以至于忘记了归家的路。兴尽之后乘着夜色划舟回去,怎料走错了路小船误入了藕花深处。如何出去呢?如何出去啊?慌张的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 李清照《点绛唇》
荡罢秋千而后起身,慵懒地揉揉纤纤细手。晶莹剔透的露珠满满地洒在消瘦的花枝上,我身上的薄汗也轻渗入着浅色的罗衣。
突然看见有客人来,我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便匆匆逃走,慌忙间头上的金钗也从发间滑落。我含羞而去,又偷偷地倚靠着门回头看,却嗅到了一阵青梅的幽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 李清照《如梦令》
昨个一夜稀疏的雨,风却一阵一阵刮得急猛,醉后酣睡,醒来酒力却还没完全消散。轻声问那正在卷帘的人儿:院子里的海棠花今日如何?她道海棠花依旧与昨日一样,你知不知道,知不知道啊,这个时节,应是绿叶葱茏,红花凋落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凋零,香气消消,冰凉如玉的竹席,像极了这深沉的凉秋。轻轻地解下罗裳,独自躺在兰舟之上。抬头看那云卷云舒,谁会寄锦书来呢?如今正是雁群排成“人”字,南归之时啊。月光如水,洒满这寂寞的西楼。
花自顾自地飘零,水亦自顾自地流淌。一处相思,牵动着两地的闲愁。这相思之情怕是无法消除了啊,才从紧蹙的眉头消失,又折磨上了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轻笼着浓密的云层,我又愁闷起来,呆呆地看着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袅袅而上。又到了重阳佳节,躺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寒气席卷了全身,透心之凉。东篱饮酒至黄昏,菊香竟悄悄地溢满双袖。别说清秋不销魂,西风卷起珠帘,人儿可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 李清照《声声慢》
四处寻觅,一切还是清冷惨淡,满是凄凉哀伤之意。乍暖还寒的凉秋最难休养生息,饮上三杯两盏淡酒都抵不住傍晚时的冷风寒意。大雁南飞,正伤心,却是旧日相识吧。
盛开了满地的菊花,忧伤憔悴,我早已无心赏它,如今还有谁有心思来采摘这些花儿呢?细雨凄凄地打在梧桐上,我从黄昏坐到日暮,往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再看看如今之景,又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形容啊?
李清照的这六首词,算是见证了她的一生。从少女时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到成婚后与赵明诚分别时的相思之情,再到最后国破家亡、感时伤事的痛苦与愁闷。只叹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
文 | 三度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美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国学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诗词文化,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