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花卉市场的大门,入口第一家就看到许多奇怪的盆景造型,同小时候挖掘出的蚯蚓活动过的泥土相似,弯弯曲曲,孔孔洞洞,似土类泥的。
时间早人不多,店家很热情地上来介绍,这是吸水石,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只要下面有水,它自己能吸到顶部,你看这草在上面长得多好!水雾缭绕的,屋里放盆这,多有情调,把加湿器都省了。
大抵是看不象是对此有了解的(或者说看着象家庭妇女),又笑言,只要这盆底有水,随便这里面种啥都行,撒点菜种,种几棵蒜,随便种,它都能成活。也随便长,很好玩的。
把我都给说乐了,意思就是懒人模式随时开启呗,还能给室内增加点新意与湿气。
吸水石又名上水石,本质是一种植物化石,全名为:碳酸钙水生苔藓植物化石。它的材质,通俗地说,也就是同我们烧水时壶底的那层水垢相类似。若是质地优良,水很快能吸到顶部。若石质硬,内部空隙少,水就上不到顶部。普通的上水高度有五六十公分,质地好的能达到一米以上。
印象中在园林里、水塘中也见过大型的盆景造型。不过日常所见是这些微观小盆景,藓苔类比较多,自己从楼下阴凉处或砖缝处铲下来些绿苔藓,培植上去,多半也是能成活的。种植些小型植物,再加上些小亭台楼阁,泥塑小人,也是很有意趣的。这家的造型算不得好。
这种石因吸水性能强,本身有天然优势,高处不用担心没有水分的问题。材质喧而脆,可随意雕琢出不同形状,结合本身在天然洞穴,穿孔连枝,古朴又神秘。再配以野草与苔藓的绿意盈盈,朴拙山石与野趣草生,青的生机,苍的岁月,观赏起来便赏心悦目起来,这种微观盆景便大受欢迎。
说它古是因为它的成长岁月漫长悠久,最初是低处生长茂盛的水草类植物,遭遇火山爆发,火山灰将这些植物毁灭性覆盖,火山灰的高温将这些植物碳化,又经火山灰中的碳酸钙冲刷渗透,终于这些池塘、沼泽中的原住民被钙化成了石头。
又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天翻地覆,曾经的低洼处被抬高出地面,这些钙化的植物化石露出真容,被独具慧眼的人们发现了它们的异趣,吸水石重现人间,展示它不一样的风采。
产地也不多,老板介绍说本地也有,只不过品相不好。而安徽、山西、山东、北京、河北五地所产则各具特色:
安徽的上水石形成于天然洞穴瀑布悬崖,是蕨类植物盛产精美之地,多是古苔藓植物化石,奇异精美。
山西上水石质地软,孔洞多,景观造型多以“奇峰异洞”来展示,石体上有纵横交错的管道,吸水一般。
山东与山西相类似,但该地的吸水石吸水很好,瞬间就能把水吸至最顶端,因而可随意绿植,是制作盆景的上佳材料。
北京房山的蜂窝石有大小不一的孔穴,吸水尚佳。
河北邯郸的吸水石距今已有一亿三千万年,为古苔藓类虫化石,石质硬,故而上水性不佳。有管状、中空、条纹状,多姿多色的美艳。
看到一幅海外留存的清代的吸水石画像,引起我注意的是这画是通脱木的灌木茎髓切割成的通草纸所制,原来《山海经》中的通脱木是实际存在的。受限于茎干的尺寸,画幅只有两三个巴掌大小。可见赏石也流传已久,清代已经有赏玩吸水石的雅事了,还传到海外去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