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半个月的绘本阅读讲座,在这一周终于落下了帷幕,每天晚上8:00,我准时在电脑旁边等待专家老师开讲,每天的讲座内容都不同,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来说真的很重要。
幼儿园的孩子们基本在3~6岁的年龄阶段,这正是他们学习用眼睛看、用嘴巴说、用耳朵听的重要成长阶段。幼儿教育是初级启蒙教育,需要教师来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对阅读有基本的兴趣与感悟。而幼儿受年龄与教育经历的限制,很难完成纯文字的阅读活动,而绘本不同,它是一种充满趣味性的阅读材料,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感知世界。即便孩子们并不认识汉字,他们也能够通过阅读前后有关联的画面了解故事的发展走向,是培养他们阅读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培养与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要思考与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在工作中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绘本阅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经历等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而幼儿教育阶段的绘本阅读的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孩子们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因此,选择画面感更强、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绘本则显得十分重要。在每一天的讲座中老师都会推选适合不同阶段的孩子阅读的图书,如:《子儿,吐吐》、《逃家小兔》、《海马先生》、《跑跑镇》、《爸爸,为什么?》、《进城》等等。老师们还针对绘本和孩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如何筛选适合的图书。如:朱永新教师说的,孩子的图书不应该都是功利性的,而是要各方面都要有,从孩子的趣味性出发,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性;张丹丹老师说的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图文比例的图书,1岁文字只占10 %,2岁占20%,以此类推。各位名师的选书方法让我十分受益,几天的讲座下来我也为我们家宝贝有收获了书本绘本,孩子真的十分喜欢。
二、注重问题的引导与拓展
现在的幼儿个性鲜明,智力正在发育中,所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很可能并不善于思考,而为了让绘本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教师就必须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幼儿不断思考绘本故事,使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也要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如:王林老师讲到,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设计应是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通过仔细观察每一张画面,从而去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那个故事内容。简单一点地说,就是这个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讲述给幼儿听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开始应是开放式的,不应有太强的指向性,不然就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如:在《小黑鱼》这一故事中设计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黑鱼独自旅行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黑鱼现在会怎么想?你从这张画面上看懂了什么?……然后根据幼儿的现场回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地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深入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王林老师指出,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
三、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让孩子们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解读,这就剥夺与忽略了孩子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消除这个弊端,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表述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感悟。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尊重孩子的思维发展,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多为老师在讲述过程中都提到要给幼儿留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比如:《狐狸、鸭子、老鼠》后来会遇到什么事情?母鸡萝丝下次散步会发生什么?跑跑镇还有哪些东西会撞到一起?等等。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应只基于将故事的内容道理讲给幼儿听,而要多让幼儿进行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共同找出故事隐藏的深层内涵,逐渐培养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四、有效利用家长带动
在讲座中有多场讲座是针对家长召开的,多次提到亲子阅读的重要。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主阅读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现在家长也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所以,我想这次的阅读节将家长邀请到我们的活动中,通过家委会带动家长,家长肯定会积极参与,孩子们互相分享,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阅读就是自己和原有经验建立连结的过程,阅读是支持孩子建立广泛长远多样的连结,阅读活动设计就是协助支持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超越现有经验和他人经验建立广泛连结。在今后的绘本教学中,我将试着结合幼儿的经验,多给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希望孩子们能够尽快的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