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里独一无二的重要器官—— 它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它能从食物中汲取能量,它还能制造20余种激素。可是许多医生在上学期间对这个器官却所学甚少。
“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的什么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
排便便的奥秘
如果身体是透明的,你就能看到肺有多奇特多漂亮,它就像个设计精密的发条机器,却又如此柔软、安静。
而心脏,那个爱你的心脏,那个为你一天泵不止10万次、全年不歇、终生无休的心脏,在你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的时候就想想它不求回报的爱,会不会感到些许欣慰呢?
我们差不多是由三根“管带”衍生而来。第一根管带贯穿我们全身并在中间打了个结,这个是血管系统,中间的结就是所有血液汇集的地方—— 心脏。第二根管带几乎与脊背平行,这是脊髓中的神经系统,从这里衍生出遍布全身的大小神经。管带的一头向上生长膨大,在身体的顶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经囊,最后成为大脑。第三根管带由上而下、纵向贯穿整个身体,这是原始肠管(简称原肠)。
通往消化道的入口也很神奇
腮帮子内侧的黏膜乳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分泌唾液,比如吃饭的时候;而舌头下面的黏膜乳头则会全天无间隙地分泌唾液
可是我们唾液里怎么会有含钙的物质呢?这是因为,唾液其实是被过滤了的血液,血液经由唾液腺过滤形成唾液。唾液腺负责把红血球筛选、拦截在血管里,我们的口腔可不需要血盆大口
我们的唾液中存在着一种比吗啡还强效的镇痛成分,这种物质一直到2006年才被发现,并被命名为“唾液镇痛剂”
我们的唾液中存在着一种比吗啡还强效的镇痛成分,这种物质一直到2006年才被发现,并被命名为“唾液镇痛剂”
我们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口水,也就夹带着释放出额外量的镇痛物质,所以通常喉咙疼的时候,吃完饭会觉得好很多,或者吃完饭后口腔里的小伤口也没那么疼了。当然了,不一定非要是吃饭,嚼嚼口香糖,我们的口腔也能自发分泌这种镇痛剂。
唾液不仅能帮助口腔娇小姐免受疼痛的折磨,还能帮助它抵御各种有害细菌的入侵。其中一位超级英雄叫作黏液素。黏液素,顾名思义,就是黏液状的分泌物。如果你用口水吹过泡泡的话,那你对它一定不陌生。黏液素从唾液腺出口喷射而出,像一张大网一样包裹住我们的牙齿和牙龈,颇有蜘蛛侠射出蜘蛛网的风范。如此一来,有害细菌在攻击到牙齿和牙龈之前,就会被这张网困住,动弹不得,随后被唾液中的抗菌成分一举消灭。
睡觉时我们几乎不会分泌唾液,对睡觉会流哈喇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欣慰的好消息。假设在夜里我们也和白天一样分泌1~1.5升的唾液,睡觉流哈喇子该是个多么痛苦的习惯啊。但也正因为我们夜里几乎不会分泌什么唾液,所以很多人早上醒来会口臭或者觉得嗓子疼。一整夜近八个小时没有唾液冲洗,对于口腔里的微生物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 彻夜狂欢。有害细菌终于可以冲出牢笼肆意妄为了,而口腔和喉咙处的黏膜却没有唾液灭火队来救援。所以,睡觉前、起床后刷牙是个好习惯。睡前刷牙可以大大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目,当我们熟睡时,活跃在嘴巴里的细菌就只剩残兵败将了;而清晨醒来刷牙则可以帮助我们清扫掉“一夜狂欢”后的混乱。
幸好我们的唾液腺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只要我们一醒来它也会立刻醒来开工。再爱赖床的唾液腺,只要我们开始刷牙或者咬第一口早餐,也会汩汩分泌唾液、开始兢兢业业地打扫卫生,要么奋勇抗敌要么干脆直接把细菌冲进胃里。
如果刷完牙之后仍然有口臭的话,有可能是因为有些散发着恶臭的细菌还残留在嘴里,没有被清理干净。这些狡猾的小鬼喜欢躲在新生成的黏液素网后面,这里恰好是唾液抗菌剂的盲区。这时候你不妨试试刮舌器,或者多嚼一会儿口香糖,这样可以刺激分泌出足够量的唾液,把藏在黏液网下的细菌冲出来。
舌根处风景独好,这里布满了连绵起伏的粉红色小丘壑。如果你的喉咙不是那么敏感、一碰就吐的话,你可以小心地把手指伸到舌头的最深处,那里能摸到舌黏膜下有许多向上隆起的小结节。这些小结节的任务是负责检查所有我们吞下去的东西。
整个咽喉这一圈都有被免疫组织覆盖
咽淋巴环里又有几个大的探测热点:最下面是舌扁桃体,就是之前提到的舌根处的小丘壑;左右两侧是腭扁桃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扁桃体;上侧还有咽扁桃体,临近鼻子和耳朵(小孩子患扁桃体炎的时候经常会这里肿很大)。
其实许多人的扁桃体上根本没有那么深的隐窝可供细菌潜伏,所以也没有多少细菌能藏匿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