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君子偕老》是描写女子之美,而《淇奥》是描写君子之美。君子,中国特有的称呼,专指男子。如女子之美一样,很难有统一确定的标准,君子之美,涵盖内容太多了,也难以用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而《诗经•淇奥》就简约而精妙地赞叹君子之美!
全诗三章均以“绿竹”起兴,“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诗中绿竹生长于那淇水深曲处,幽谷绿竹,雅致清淡,繁茂不杂,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终以一定高度去清醒旁观俗世。
西方人生活中并没有“竹”这样的植物,自然很难理解中国传统诗歌中“竹”意象的象征意义。竹,苍翠淡雅,身姿挺拔,也没有过多的斜枝侧出,节节攀高,而内在空虚,四季常青,雨后丛生。因着这些特点,竹就成为诗人的青睐之物,或喻为清高,或视为谦逊,或被认为坚韧不拔,或理解为生命力旺盛等等,总之它是优雅而坚定的德性美的象征,比兴君子之美固然恰当。
君子是如何修炼的呢?“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骨、象、玉、石都是至坚之物,如此切磋琢磨,最后要锻造为可用器物,而君子本身坚毅,也需要如此修炼打磨,依靠什么打磨呢?我认为是挫折困窘,挫折如刀,可以在人心留下伤口,但在内心强大人面前,也可以作为打磨的利器。既然如此,何须被动接受,甘于主动迎接。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诗中两章用四字写出君子之美,仪容端庄,心胸阔达,内外兼善,“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秩然不乱。“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宽厚温柔。皮囊固然是美妙的,而灵魂更加是高贵有趣的,“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都是世间珍稀之物,而君子品行价值远远超越四者,慎独深思,不愧为君子之为!
“终不可谖兮”,如此完美得近乎神的君子,怎能让人不想他呢?在心中盘桓许久,无法忘却,如同“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因此在诗中去赞叹仰望他,不可草率匆忙为之,需要在心中多多徘徊,紧不得、慢不得、慌不得、忙不得、粗不得、细不得,需要经历时间和回忆的酝酿。
不过,真有如此的完美君子吗?肯定没有的,《毛诗序》中解为《淇奥》,美武公之德。这或许有了主观的倾向,不过更是对君子的向往。君子就是时代的榜样,君子更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品德和理想姿态。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