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似乎发现了一个问题,刚刚放完春节长假的朋友,上了两天班后,明天又要放假了。世间的假期似乎与我无关,或者说每个人都在沿着自己脚尖所指的方向在前进,没有交集。
今天我们的寒假成长计划走到了第二十一天,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今天我们就要进入习惯的稳定期了,期待着和各位伙伴一起坚持我们的习惯。
今天,我的点评对象本来计划的是昨天计划加入督导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另一位杜同学,可是直到现在,她妈妈还是没有发来孩子的打卡图片,下午六点多我专门@了她妈妈的微信但没有收到回复,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妈妈太忙忘记了打卡的事,还是孩子不配合不愿意参加我们的督导。最后我的结论是: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就像这密集的假期和我无关一样,杜同学妈妈付出的种种努力和期许也许真的和她无关并不是她将来的路。今天的评论我们就空下吧,期待着她的进步。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看的那个电影《七月与安生》,它是安妮宝贝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告别薇安》中的一个短篇。2000年左右的时候,网络刚刚兴起,电脑还是稀罕物,上网只能浏览文字,打开图片链接之后,可以先去小个便,回来看图片差不多正好。QQ那时还叫OICQ,据说是抄袭的外国的,什么微博、微信、视频啥的,想都不敢想。
当时,文字是主要的网络产品。安妮宝贝就是在榕树下(哦,好古老的名字)文学网站上免费分享文字作品,成为第一代网红的。是她重新定义了文艺青年,“瘦瘦的,女孩子最好不要化妆,穿棉麻衣服,光脚穿帆布鞋,喜爱当代文学,欧美文艺片”。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文学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安妮宝贝竟然专门写那些毫无抱负的毫无伟大意义的小情小调的负能量文字。。。。。。
转眼间,16年过去了。
那时的安妮宝贝,用现在的流行风格来说,就是:丧。但是,跟现在的“丧青”们比起来,却又相差太远。丧青最喜欢写的是,是无聊,无理想,无所事事,宅,穷;见面打招呼不是你好,是滚,bitch。
我还不敢确定杜同学是不是这样的丧青,但最起码也应该和安生那样去努力面对人生的挑战,即使高中我们选择了不需要考试检验的学习模式,也会在未来的社会里继续充实自我。好像我又越界了,我和杜同学成长做不同的时代,就像当年的安妮宝贝不懂如今的丧青一样吧。
就这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收到了杜妈妈的回复:明天开始!
今天是我们一个阶段的终点,也是我们下一个目标的起点,明天我们一起前行。今天是我们的寒假计划陪你成长的第二十一天,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