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浩然之气”的形成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

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这种情况,其实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成就一种成熟的心理状态,具有奋斗和不屈的心境,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积极正义的人格。

如果你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当我们相信自己是一个正义的人,告诉自己要遵循道义,那么,这样积极的暗示就会约束你自己的的行为,促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浩然正气”的人。

“浩然正气”的培养,“大丈夫”精神的树立,都是让我们能成为一个问心无愧,坦荡无私正正直直的人,这也是磨练我们个人意志力的过程,只要我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正义心中必然能长存浩然之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