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关于人生目标;第二部分:关于人生态度和选择;第三部分:关于方法论。
一、关于人生目标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基于这个前提,需要思考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金融危机时,吴军老师一天损失20%财富,他的理财顾问和周围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他却觉得“没关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想到某天总会死亡,就能站在一生的角度思考,到底什么对自己更重要。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么其宽度、深度和长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影响力。想要河流更宽,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些事,比如借助自媒体平台传递思想,就是在拓宽人生长河;想要更深,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理解世界;想要更长,则需要思想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
这些都可以成为挖掘人生目标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学会“聚焦”。
如果想要的太多,就会把精力花在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少选择,多聚焦,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2014年吴军老师从谷歌辞职,大部分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一份待遇好、时间灵活的工作?”。可他认为在谷歌的工作占去自己太多时间,以至于无法做别的事情,比如写书。他想要换取更多的时间,所以愿意牺牲经济利益。
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跳出思维定势评价事情的重要性,然后勇敢的去做选择。这就是吴军老师从《庄子》中学习到的“做减法”智慧。
二、 关于人生态度与选择
踏上追求目标的征程,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果总自我怀疑,很容易就会放弃。如果不懂得选择,就会事倍功半。
你可能会抱怨自己起点不高,可吴军老师说:“世界没有亏欠你什么,看看自己手里有怎样的牌,把注意力放在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努力就好。”人生是场马拉松,最后的赢家,不是一开始跑得快的人,而是坚持跑下来的人。
你还可能会抱怨,没有超高智商,所以无法成为传奇。你又错了!《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认为,人的智商在120以上就基本够用了,超过120之后,智力就不是决定性因素。经研究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也并非因为有超出常人的大脑,而是因为他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做白日梦并且有恒心,愿意花一辈子时间为自己的观点找出答案。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中,除了拥有强大的内心,选择做怎样的事同样重要。按价值影响,吴军老师将事情分为“西瓜”和“芝麻”两类。
为了轻松,选择做简单却重复的工作;为了多出的1000块工资,选择成长空间小的公司,这都是捡芝麻的行为。
什么是捡西瓜的行为呢?以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例:第一份工作愿意选择当下工资不高,但能快速成长,在最短时间里了解全行业的工作,就是捡西瓜的行为。它会帮你在10年后,挣到比同龄人多3-5倍的收入。
吴军老师说:“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捡西瓜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期培养。
三、关于方法论
确定好目标,也调整了心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吴军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他的经验。
职场领域
该版块中吴军老师提出了“伪工作者”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没产生什么效果。典型的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你是“伪工作者”吗?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工作能为公司带来怎样的价值。如果你发现正在做的事都是一些毫无价值却消耗精力的,不妨重新梳理一下。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来并完成它们。
除了上述避免简单重复做事外,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有这样的误区:
1、习惯性失败:总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懒得总结经验教训,还不好意思请教;
2、过于深度研究而忽略环外部环境,从而适应性差。换句话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3、狗熊掰棒子:不断做新的尝试,但不善总结,不成体系。
有没有很扎心,上述误区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吴军老师提供了3个方法来破解。
1、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不论做什么首先要找到自我愿景,比如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接着就要找到阶段性目标,来确保愿景达成,比如自己领导的团队做出一件世界级产品。最后就是要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也就是计划。有了目标就容易去做对公司、对个人有价值的事,而避免简单重复的误区。
2、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凡事三思。找到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反思提升。这是避免习惯性失败最好的方法,也不容易陷入自我逻辑忽略外部环境。
3、凡事做记录
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的问题,在记录中你会对问题进行复盘反思,就容易形成体系。
投资领域
说到投资首先就是要明确自我金钱观,吴军老师分享了他的观点:
1、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2、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当你有效花钱时,就等于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4、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无论创业还是为别人做事,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这才有可能高效率地挣钱;
5、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不做超出认知范围的投资或投机。
明确了自我金钱观,接下来就要搞清投资目的,匹配合适的工具及策略。
投资目的不同,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就不同。现在有很多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投资倾向、风险承受度。接着就可以匹配不同产品,比如股票、基金、债券、不动产等等。要记住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配比,将资产分配到不同产品中。随着市场波动,投资比例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比如股票下跌时,可以用债券买入股票,维持投资比例平衡。
关于情商
这个部分吴军老师分享了2个场景:讲话和讲理。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给对方。可以这样做:首先明确讲话目的;接着根据不同听众选择适合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最后要学会聚焦,在短时间里把一件事情讲透,不超过3-5个要点。
当我们想要说服他人,也就是讲理时,同样需要好的方法:首先拿出不可辩驳的事实,以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说服人;其次不全面否定别人的观点,只是探讨其中可提升、改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