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男孩,他个子矮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还经常被拿来和长得又高又帅的哥哥相比,这让他感到自惭形秽。
这个男孩的人生经历了诸多坎坷,我们可能以为他最后会在自暴自弃中迷失生活的方向。但是,他战胜了自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并且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家。
他就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本人的经历就是《自卑与超越》最好的诠释,其作品影响了许多人。
你有过自卑吗?
关于自卑,我们总是羞于表达出来,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很差是没有面子的事。资本的本质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否定或者自我评价低。
我小时候个子低,总是被同学拿手放在头顶上对比出别人的高挑,那个举动让我感受到了别人强烈的优越感,而自己就深深地自卑起来。
后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和她们一起聊天,慢慢发现,在我们的眼里即便是那表面些光鲜亮丽的人,内心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大学同寝室的室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声音甜美,身材姣好。但是她很在意自己的肤色,或者说在别人眼里的健康色让她感到有一点自卑。
所以,我们周围的人,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我们总是追求完美,可事实是没有绝对的完美,也就没有绝对的对自己满意的人。
我们总是想着要是我能更高一些,更白一些就好了。或者是自卑于我没有考上名校,没有进名企,没有挣更多的钱,没有住上高档房子,就觉得矮人一等。当因为这些感到痛苦时,就是我们把自己和别人比较的结果。
自卑是主观的判断
自卑是和别人进行比较得出的不同,但是自卑是我们主观臆想出来的。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到一个例子,哲人也曾经因为身高而自卑,他想着我要是能够再高出20公分,我的人生就会大不同,我会生活得更幸福。可是有一天朋友告诉他:“长高干什么呢?你有让别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高达强壮的人可以给人一种威慑感,但是矮小的人却可以使大家放松。”自此之后,哲人再也不为身高自卑纠结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羊和骆驼的故事。骆驼一抬头就可以够吃到伸出围墙的树叶,可是羊怎么够也够不到,树叶太高了。后来,他们一起来到围墙下,见到有个窄小的门,羊从门里钻过去吃园子里的草,可是骆驼怎么钻也钻不进去。
我们可以看出客观差异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差异。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特点看成缺点,那么就会被它困扰;反之,如果你把缺点看成特点,那么就会感觉更加轻松。
同样处境的人,有的自卑消极,有的却活得积极精彩。可见,自卑来自于我们主观臆断。就好比是“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在意自己的脸。”
如何正确对待自卑?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自卑呢?阿德勒说过,自卑人人都有,自卑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对自身局限的超越。健康的自卑让人意识到自己有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去追求优越。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那么什么才是面对自卑的正确的方式呢?
首先,我们要跟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竞争
或许,你会说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想要自足发展,不可能不去竞争啊。没错,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立足自身去努力提升自己。不是看到别人有什么我就要比他更好,超过他。那种竞争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
阿德勒说,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竞争来完成的。如果总是把别人当成竞争对手,我们就会陷入自卑的深渊无法脱身。拘泥于胜负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在心理上确立目标:”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在行为上要做到”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因为我的学历不高,所以我要更加努力,通过学习技能,阅读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因为我的外表普通,不能在第一眼时就惊艳对方,但是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幽默,用内在的气质打动人。因为我的经历单调,所以我要好好奋斗,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切都是以自己为起点和终点,跟自己作比较,超越自卑,获得成长。
其次,要避免自卑情结不要让自卑成了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卑情节“,是说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自卑当成借口,消极处事的心理。
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长得丑,所以追求不到喜欢的人;因为我没什么文化,所以干不出什么成就来。这样总是因为A,所以B。宣称自己的人就是陷入一种自卑情结。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赶不上,怎么努力都没用。
这也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总认为一切已成定局,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性。这样的人,以自卑为借口,让自己不再去努力,陷入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中。而有的人,正视自卑,认为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追求优越,那么就能实现超越,改写人生。
因此,自卑不可怕,健康的自卑可以让我们燃起奋斗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陷入自卑情节中,让自己困于其中,不去努力,不去超越,那才真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