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每一天]第328天 2017.9.28
三七二十八
古文:宋时,芹竹洋少年郭,适集。语:三七二十一。壮年窦曰:三七二十八。遂二人争殴。乡人送衙。问由,述同。判:杖郭十。杖毕,众惑:莫非县太爷亦三七二十八欤?曰:窦已壮年,执三七二十八,汝不知怜,而与争殴,固受杖。
今译:宋朝时,福建,芹竹洋乡,郭姓少年,在集市上说:三七二十一……。旁边的大叔窦生说:三七二十八…。郭少年与窦大叔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说三七是二十一,那个说你错了,三七二十八。争到后来打起架来。
当众斗殴,那还得了,乡村群众把他们二人送至衙门(政府机构办事场所),县太爷问明情况,判杖打郭少年十棍。打完后,观看群众很是困惑,问县太爷:“难道县太爷你也认为三七二十八才对?”县太爷:“窦大叔年纪已时壮年,还不知道三七二十一,固执认为三七二十八才对,是愚昧之人,而郭少年年纪轻轻不知怜惜别人,还三七二十八之人斗殴,不打他打谁?”
这样故意有些简短,但是意义深刻。
还有一个类似故事是台湾教授曾仕强讲述的:三季人
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小弟子很骄傲地答道:“是啊。” 绿衣人: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又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小弟子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 小弟子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终于问了孔子道:“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的亏吧。”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莫与三七二十八,说:三七二十一
莫与三季人,说:四季
莫与夏虫,说:“冰”
莫与紫貂,说:绿
争不赢,还会打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