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美育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2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孩子进行美育,64.5%的受访家长会注重对孩子服饰美、语言美、仪态美的引导,60.7%的家长会让孩子学习绘画、书法、舞蹈、乐器等提高艺术素养。63.2%的受访家长认为要提供充分的审美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们对于“美育”这个概念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美育”,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即, “美感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等。另一种则为“广义的美育”,即“审美教育、美学原则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北京舞蹈学院肖伟教授在接受某教育机构的采访时说:“如果说科学改变世界,那美育则是美化世界。美育涵盖着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通过审美教育使人变得更加的完整,内心充满真善美,具有改变世界的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看到星辰会吟诗,看到大海会作画,看到山川有启迪,而不是好大、好美、好哇塞。我们要培养学生欣赏美,懂得美,创造美,获得审美的素养。将美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这,就是美育。”
2 发现美的不是眼睛而是我们的心
有人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究其根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正发现美的“法器”,不是眼睛,而是我们的内心。
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的丰子恺先生,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而备受世人青睐。
他在《学会艺术的生活》中,这样写道:“一片银世界的雪地,顽童给它浇上一道小便,是艺术教育上的问题。一朵鲜嫩的野花,顽童无端将它拔起抛弃,是艺术教育上的问题。一只翩翩然的蜻蜓,顽童无端把它捉住,撕去翅膀,也是艺术教育上的大问题。我们所怜惜的,不是雪地本身,不是野花本身,不是蜻蜓本身,而是动手毁坏或残杀的人的‘心’”。
是的,雪总是要融化的。花,也总会凋谢的。蜻蜓,总归是要死的。有什么可惜的呢?我们可惜的是顽童的“不仁之心”——见美景无端去破坏,见生物而忍心去杀戮,这些都是缺失“艺术教育”的表现。
“艺术是教人以仁爱之心看待世物的。仁者的护生,不是护物的本身,而是护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所努力的,是‘艺术的活用’”。
3艺术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许多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美育教育就是在家里摆架钢琴,让孩子弹弹琴,或者让孩子写写毛笔字,支个画架练练画。这些都是浅层的艺术活动,真正的艺术天地,是给孩子营造一种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和美的追求。
艺术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和平的教育。
丰子恺说,“艺术以仁为本,仁者的护生,不是惺惺爱惜,不是乡里老太太吃素。所谓‘美德’,就是爱美之心,就是芬芳的胸怀,就是美满的人格。先有了爱美之心,芬芳的胸怀,圆满的人格,然后用巧妙地心手,借巧妙的声色表示,方才成为‘艺术’”。
“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一切有情、非有情的物类。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以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忱的同情。”
艺术,是教给孩子懂得美、懂得温柔、懂得表达内心。
那么,在生活中,作为父母该如何跟孩子谈艺术呢?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呢?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画面,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很多父母往往有两个最常见的反应:一是大声呵斥。二是温柔地说:“岁岁平安”,并嘱咐孩子今后要小心。两种处理办法,我们大人对此不以为然,但对于孩子,较之前者大声呵斥的做法,把杯子摔碎,和“岁岁平安”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父母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时,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碎碎”与“岁岁”相通,这就是艺术的教育。
在生活中,抓住机会,用“仁爱之心”浸润生活,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引导,非常重要。
已过而立中年的DD,从小在一个“处处发现美”的家庭长大。他至今都忘不了小时候的一个有爱的场景。当他60多岁的奶奶感叹岁月无情,让自己的儿子看自己头顶白发的时候,DD说,我老爸煞有介事地拨弄着奶奶头发,然后“惊呼”——“妈,您发财了,这么多银条!”一家人笑了,奶奶在笑声中,坦然接受了岁月。
“艺术家的心,是对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忱的同情。”
4实质美育是挽回赤子之心
教育的最大使命在于挽回“赤子之心”,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的心,未经过这世间造作后的心。作为培养孩子的第一个场地,父母首先要挽回自己的”赤子之心” 。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是一所全国教育创新百所名校,“和谐教育”是他们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在多年不懈的努力下,呈现给社会的是一所和谐的“绿色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王欢校长在接待参观人员时说,他们的德育副校长酷爱摄影。一次,她在一所乡下小学,她将一个穿着一双露着大脚趾鞋的羞涩男孩子摄入到自己的镜头。然后将这张摄影作品发到学校的网站上。没想到,第二天,学生们纷纷捐款捐物。她说,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压岁钱捐了出来,有的则购买了新鞋子。一张照片,没想到引起“蝴蝶效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父母和孩子连同他们的亲友,一起捐款。最后,给这个破败不堪的学校盖起了新的校舍。因为一双破洞鞋,成就了一所希望小学。
在这个活动中,做父母的人,对于孩子们“疯狂的捐资、捐物”,没有“友善”地制止,而是凭己之力,乘机助长,培养孩子们全新的,纯洁的“人”的心。
艺术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美的教育,情的教育,与道德的教育一样,应该在各科中、各种时机下,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地施行。
这是“形式美育”走向“实质美育”的例子,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
5 童心有利于艺术地生活
“艺术就是教人学做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这点童心,使他们长大后永不泯灭。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
在我们幼时,我们眼前的世界是广大和美丽的,但我们长大以后才发现世界里的东西都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是,“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重温我们儿时的梦,一茶一饭,我们都能尝到其真味,一草一木,我们都能领略其情趣,一举一动我们都能感受其温暖的人情味.艺术就是授人以这样的眼睛,教人以这样的看法的。在这样眼睛的视野里,山是屏,川是带,不是地理交通上的部分。树是装饰,不是有用的木材。房屋是玩具,不是住人的家。田野是大地的衣襟,不是稻麦的产地。路是地的静脉管,不是可以行人的道。路上行人的往来都是戏剧,是游戏,不是干事的。牛羊马犬都是大自然的点缀,不是有用的畜牧.。”
幼时的这些“目光”,就是一份童心。得到人生最高法悦的,便是这个心。父母要培养童心,要涵养趣味,要找回这些逝去的“艺术世界”。
20世纪著名的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一生用儿童的眼睛观看世界。
他认为,孩子的画和普通成人的画相比,其生动与神韵是不可比拟的。他们的画,一般不受常识和形式束缚,他们只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心愿,一挥而就。他在绘画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用童真的眼光发现这个世界的色彩。他的艺术创造是单纯的,明快的,不仅仅是用色彩展现世界,而是全身心地去感受和爱着这个世界。他的艺术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向脾气暴躁的乔布斯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无论是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还是与邻里孩子相处的时候,他都能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们愉快地玩耍。和孩子一同做游戏,是保持童心的最好的方法。
童心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我们的一切压迫与负担,解除我们平日处事的辛苦,而作回真的自己,认识自己奔放的生命。
当家长能够以童心对待孩子时,孩子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依赖自己的父母,家长才能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孩子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天性。当我们与孩子处于同一阶段时,才能有更好的沟通和教导,并以此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品行。
6 “仁爱之心”的父母都是艺术家
“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不是世间事业的一部分,而是超然于世界之表的一种最高等人类的活动。练画不是练手腕的,而是练心灵的。看画不是用眼睛看的,是用心灵看的。”
丰子恺用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的生活,不是艺术家的生活,以全人类为心的大人格者,即使不画一笔,不吟一字,不唱一句,也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艺术”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每一个有“仁爱之心”的父母,即使没有“艺术细胞”也都是伟大的艺术家,都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