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弹性超声与甲状腺癌的诊断

前 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新的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推出

比如弹性超声和超声造影


尽管目前弹性超声和造影

暂无法改变传统灰度超声的分类结论

导致无法进入甲状腺癌相关指南

但并不影响它们在甲状腺癌诊断上的能力

本期我们来对弹性超声做一个具体分析


一、弹性超声的原理和分类

01、什么是弹性超声

弹性超声又称为超声弹性成像(USE)

是一种超声“电子触诊”技术

是传统甲状腺结节触诊技术的现代化

触诊是一种古老且实用的诊断技术

其基本的原理是根据硬度判断结节良恶性

弹性超声采用现代技术

实现了触诊的数据量化和精准化

有效解决了传统触诊的一些弊端

比如结论比较主观、依赖经验、无法量化

以及不能客观评估深层小结节等缺陷


弹性超声的历史并不久远

1991年,Ophir 等人首次提出弹性超声概念

2005年,Lyshchik 等人首次用于甲状腺诊断

2010年,Sebag 等人首次使用剪切波弹性成像 (SWE)

但这些都不影响弹性超声的使用

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一个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的时代

每一刻世界都在变化


图片来源:doi: 10.1590/0100-3984.2018.0084


02、弹性超声的原理和分类

根据弹性超声成像的技术

可以将分为两个类别

压迫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


来源:DOI:  10.14366/usg.13025

弹性超声的两种原理图


压迫式弹性成像

是通过评估人体组织受压后产生形变的大小

计算结节的相对硬度(弹性系数)


图像来源DOI:10.14366/usg.18037

A:通过徒手压缩引起的组织位移测量

B:通过颈动脉搏动引起的压缩导致组织位移

C:通过超声脉冲激发目标组织并测量组织变形


剪切波弹性成像

是因为剪切波的速度依赖于组织硬度

因此可以通过剪切波速度

定量测量和显示结节组织硬度


图像来源DOI:10.14366/usg.18037

A:点剪切波弹性成像 (pSWE)

B: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2-D SWE)


二、弹性超声的分类和意义

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整体比较复杂

压迫式弹性超声可以分为

定性评分法和半定量评分法

定性评分法可以分为5分法、4分法等

定量评分法可以分为6点量表法等

剪切波弹性超声主要特点是得到精准数值


01、压迫式弹性超声5分法

Itoh、Rago、Zubarev等人

制定了压迫式弹性成像五分法

可以通过评分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具体特征和提示意义如下


1分:结节出现变形,整体绿色,多为良性

2分:部分出现变形,蓝绿相间马赛克,多为良性

3分:周边出现变形,中心未出现变形,中间蓝周围绿色,良恶性均有可能

4分:整体均未变形,整体蓝色,多为恶性

5分:整体及周围组织为变形,蓝色超出超声范围,多为恶性


02、压迫式弹性超声4分法

弹性成像Asteria 标准为4分法

同样是根据分值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具体特征和提示意义如下


1分:结节有弹性,多为良性

2分:结节大部分有弹性,多为良性

3分:结节大部分僵硬无弹性,多为恶性

4分:结节没有弹性,多为恶性


03、声辐射脉冲超声6级量表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 (ARFI) 成像

可以将结节分为6个层级

柔软的组织将得到明亮的图像

而坚硬的组织将显示为深色的阴影

具体如下


1-3级:结节柔软,多为良性

4-6级:结节坚硬,多为恶性

3级和4级之间的界限

一般认为可以有效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04、杨氏硬度的分类和意义

剪切波弹性超声下

可以得到精准的结节硬度数值

杨氏模量值超过50KPa通常考虑恶性

不同的甲状腺疾病

对应的杨氏模量值关系如下



图片来源:doi: 10.1590/0100-3984.2018.0084


后 记

弹性超声

是一种全新的超声评估模式

现代化的“电子触诊”技术

能够将模糊的触诊数据化和量化

尽管目前应用前景不太明朗

只是作为传统灰度超声的辅助工具

弹性超声结论

目前也不能改变传统超声的风险分层


但是我们应该为

生活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感到庆幸

因为很多黑科技

都是在最近十年二十年出现

Jeff相信他们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永远不要相信那些凭单一指标

去判断人或者事物的人

他们的世界观是狭隘且偏执的

只有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才会无限接近真相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


本期主要参考文献:

doi:  10.1089/thy.2015.0020

doi:  10.14366/usg.18037

doi:  10.1186/s12902-020-0520-y

doi:  10.14366/usg.13025

doi: 10.1590/0100-3984.2018.008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