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可名,非常名

词语丰富了我们的表达,词语也编织了表达的迷宫。且不论古今异义,只一个稀松不过的单字,所表达的意思就如十色锦缎。比如:我。

谁?我。我?我!我?!我……

调整到不同的语气,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语速、不同的眼神、不同的体态、不同的姿势,天啊!“我”到底在说什么?

至于古今异义,数量之磅礴,反正说不完,不如仅举一词:“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请注意,共享杜甫此时之狂喜心情的,不仅有杜甫的爱妻,还有他挚爱的子女们。人数,一个都不能少。

地域不同,词语的意义亦不同。当我对您说“红苕”之时,我在想甜丝软糯香喷喷的烤红薯;可您若是个武汉人,听到我指着您说“苕”,……不妙!我怕是会有棍棒之灾。

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切换,更是勾搭起了升级版宇宙盘丝洞。

“TO BE OR NOT TO BE”,朱生豪先生认为哈姆雷特在说生存还是毁灭。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哈王子在说为父报仇还是就此作罢,或者卫护真理还是忍气吞声、卑贱地活着。然而,就止于此吗?不。

托额扶腮的哲学家们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到:BE,那可是古希腊哲学最核心的词汇。哈王子难道只是在对具体的现象进行着简单层面的发问吗?不,哈王子是在对存在发问,是在对万物之本体发问,此中门道可深了去了,几千年都没说清楚呢。

好吧。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讲的便是“名”的魅力与诡谲。

女人说“我没事”,其男友真知道究竟有事没事吗?

母亲大人喊吃饭,正看球的父亲大人说“马上”,他真的是在说马上吗?

老师问学生“懂了吗”,学生们回答“懂了”。请问,学生们懂了吗?懂了,做题还是错?

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说“知道了”。作为下属的您,果然有信心认定领导知道了吗?

许久没音讯的旧友,突然微信问您“在吗?”不知,脑海中您会瞬间翻滚出多少画面和可能性?您是否会想扒清楚他到底想干啥,借钱?微商?再决定自己到底在不在。

无长难句,无复杂语法,可“名”的难度并不见少。

真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想起夏丏尊讲的一个笑话,“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昨天雨,今天阴。此刻,我正站在露台上远眺,群峰始终掩在层层云雾之中,让人瞧不清端底。

喝干茶杯中的最后一滴,手机又响了。到底回不回?怎么回呢?我犯起愁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