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进步一点3:不要说“确定吗?”

不要说:"确定吗?",而应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说这句话的本心是质疑别人,又想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内心其实已经有比较肯定的答案。希望的回应是:”让我想想,不一定“之类似的话。然而,得到的结果恰恰与自己的预期相反,在社交的压力下,人反而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可能自觉有些不妥。虽然客观事实,在过一段时间会被承认,但前面的时间岂不是浪费了,而且明明可以更快速的解决,反而拖长面对真相的时间,这样的责任,很大程度在说出这话的人身上。为什么?因为这问话,本身隐藏着强烈的引导,而且如果事实证明你是对的,你内心可能会对其产生不满,或者鄙视,自身产生傲慢心理,以为人家不智,明明很明显的事情,或者稍加分析就能明了,为什么还要逞能或不思索一下就脱口而出?这句话,于己于人于事都不利。

不过,若是用于诱人犯错,这是一种可行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果别人这么问我:“你确定吗?”,我的第一冲动,肯定会是脱口而出:”确定啊,就这样“。

想出一个较好回答,以应对这种问句:“你这么肯定的问句,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恩,让我想一想。”

既很好的避开坑,又展现了自己的智慧,还风趣了氛围,大赞。那么,无论他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不过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去超市买水,在网上购物,与人吵架,和人干架,给丐帮捐款,扶起老人,捡到一毛钱,与父母代沟,读书,打滴滴,一个想法,请吃饭,借钱,叫外卖,带东西,给红包,都是世事,都是人情。


2017-6-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话剧节结束,我们班得了个最次的铜奖。蒙蒙在我旁边哭,我搂着她掉眼泪。我跟她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不是最好的...
    昈_阅读 303评论 1 3
  • 再忙 也不会忘记呼吸 不是因为习惯 而是你不适应它的离开 习惯了吗 在自己世界游离的太久 适应了吗 这独自的离开 ...
    创造快乐阅读 377评论 0 0
  • 你真的会用block吗? 在强化一下: 1.block作为对象的属性 2.block 作为方法的参数 3.bloc...
    Onlyoner阅读 3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