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馈需要以超过别人为标准吗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家里人经常把会把孩子的学业成绩拿来和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学校也会有所谓的总分排名,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习惯啥的也会被其他人对比来对比去。在这样与其他人对比来对比去的环境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想啥都会自然而然和别人对比,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某某方面超过某人。但是个人的目标是真的需要和别人进行对比吗

高中以前,我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初中的时候也是什么都和别人进行比较(主要是指学业成绩)。当时因为我在的是班上的整体成绩并不怎么好的普通班,所以我中等成绩在班级里也是比较偏前的,老师也自然而然比较关注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往往我在以名列前茅的学生为目标都能得到比较正向的反馈。但是当我升上高中之后,变成了整体成绩都比较偏上的尖子班,以我的成绩其实就变成班上的垫底了。这时候我的进步相比于班上其他同学就肯定不会那么明显了,老师也没法注意到自己的变化,只会注意到整体的情况和班上的排名偏向前方的学生。这时候再套用初中的以别人为目标的思考方式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正反馈。这段时间我无论怎么努力学习,都没法走出和别人对比的思考习惯中,整个过程都全是负反馈,非常痛苦。(这里的对比也有一部分是年级排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渐渐逐渐思考这段时间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后面想明白,大概就是正反馈不足吧。如果我一直套用我初中的思考方式,无论啥都和别人比,只有超过了对方才会觉得自己达到了目标的话,那当所有人都变得优秀的情况下,实际上自己就很难超过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超过对方。

仔细想想这种和人对比的思维方式有两个问题。第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不适合这个社会,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适合应试,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适合绘画音乐,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适合处理逻辑......这样的情况下,个人想在某一方面想超过其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如果说某人的思维方式就非常适合某个领域,是这个领域的第一名,他达到了顶峰,和任何人对比他都是第一,那他是不是无法继续进步了?显然不是。

后续继续进行思考,高二下学期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个人没必要和别人进行对比,而是遵守自己内心的判断

我认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进步,内心都有自己的判断,其实都知道自己实际的水平是什么,但是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比如绘画和唱歌这两个方面,其实画得好不好,唱得好不好,自己听一听看一看可能都清楚自己画得和唱得如何,但是因为自己努力画了唱了,可能就盲目觉得自己画得和唱得好,变得没有自知之明了。现在就是要认认真真审视自己的水平如何,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个人内心要客观进行评价,而不是盲目觉得进步了,自己有没有认真学习,自己有没有付出实践,自己还不知道吗?

高三以后到现在我就都是运用的这个结论来进行思考自己某些方面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让我平稳度过了最紧张的一个学年(现在想想,如果我没有得出这个结论,大概自己高三也没法坚持下去吧)。遵守自己内心的判断这样思考起来正反馈实际上是源源不断的,因为自己比自己之前要强一点还是要比自己要比别人强一点要容易多了(原因是选择比别人的时候往往并不能选择到难度合理的对手),也不会出现其他人都比自己弱而导致的无法选定目标的问题。

这里我并没有说以超过别人为标准的想法是错误的,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是一种比较优秀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超过一个人非常非常的累,所以这个人要么是非常努力的人,亦或者这个人本身就非常优秀,很难出现努力无法超过某个人的情况。而遵守自己内心的判断的想法,就是一种较为佛系的思考方式了,只需要达到自己内心的目标即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只需要自己稍微严格审问下自己即可。

最后,其实我还是认为,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必要和别人进行对比,没必要活得那么累,遵守自己内心判断即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