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芳老师的课
同样还是1234分组后,互相不太认识的同行一组,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推选组长(叶盛),在组长的带领下写出大家想通过学习后的目标是什么。
叶盛,是护理学系的一位女孩子,似乎在上次的学习中,我们也在同一组,所以相对有点熟悉。
张忠芳老师纠正了我们一点,PBL的课并不是老师去上的,老师是一个TUTOR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成果导向教育 (OBE) 详细可见我之前的分享
围绕学生能力的构建,所理解和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成就。
强调的4个问题: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学到?
对汕医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上课存在的问题有:照本宣科,内容乏味,老师没有激情,没有互动。这些都说明学生缺乏参与感。
老师如果仅仅做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不会买账的。老师要做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引导者。
医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应用、解决问题、互动、评价。
PBL
PBL: 知识的构建;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学习动力。
PBL要素:案例、TUTOR、学习小组、教室、整合课程、评价反馈。
PBL因为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不一定都能满足来做这件事。比如PBL的课程一般都需要几次的课程,一般第一次排课会排在周四或周五,第二次排课在周一或周二,这样有一个周末的时间,便于学生查找资料。
每一个案例一般设计有8个目标,每个学习小组至少达到5个目标,其他的目标自选。
评价反馈要反馈到每一位同学。
PBL是从实际问题开始,获取新知识和实现这些知识的整合为目的的学习方法。
案例:举例大概说一名艾滋病携带者女士,想怀孕生子,到门诊来咨询这样的一个CASE。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解决CASE 的问题,还包括人文等等的方面的问题。所以说PBL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教学。PBL的案例都是基于临床的。
针对每一个CASE,都要从已有信息问题(事实)FACTS、假说 HYPOTHESIS、需要知道 NEED TO KNOW 、学习项目 LEARN这4个方面来考虑。
教会学生问问题,这些问题是可回答的。
七段式:
1.明确问题
2.发现问题
3.提出假设
4.小组达成对问题的暂时结论
5.确定学习目标
6.自我指导的学习
7.分享讨论
三段式:
1.案例分析
2.自主学习
3.讨论分享
第一幕案例给出后,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并设立目标,自主学习后,分享讨论。然后进行到第二幕,然后再循环。TUTOR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主要的角色,但是他要把握好学生的方向不要走偏了。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在想如何能够上好每一节课。就像老师说的一样,现在手机信息如此的发达,慕课微课什么都有,并且都很有意思,你如何能够竞争的过,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愿意听你讲的。这些过程中应该是需要很多的设计。
我愿意将我所学到的技巧,方法,方式用在我的课堂中,但是现实是我毕竟是个兼职的老师,我的工作已经花掉了我大部分的精力,似乎无法很好的兼顾教学。
PBL我忘记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是否有参与类似的课程,但是中文大学那边学生的那种上课讨论的气氛是很好的,几乎每个人都会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想法或查证的资料展示出来,他们在注重个人发挥的同时也注重团队的合作。在一组同学里面,不会因为哪位同学特别内向,而什么都没有参与进来。
现在儿子初中,似乎还在适应功课增加的过程中,他跟我说背诵了很多,不知道这些背了有什么用,他也背不下来。我无法怎么跟他说背诵的事情,毕竟我们国内的教育的理念跟国外不太一样。我只希望他能够调整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不要有太多的负担,开心的读书。如果他的有些功课能够像PBL这样,一组同学一起来完成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应该都受益匪浅。
刚去找了一下12年的资料,原来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真的已经参与到了PBL教学中。非常感恩当时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