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南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的注本说:南子跟孔子说,卫灵公接见了你,我也可以接见你,这是礼。孔子爱礼,所以就见了南子。史记里面有些记载,说两人隔着一层很薄的布帘子,相互跪拜行礼。那是坐就是跪,所以跪拜不算什么大礼节。隔着帘子这句话,有人揣摩,可能是说两个人还是坐在一张席子上。孔子看不清南子,只能听见她身上的佩玉叮当作响,大概还能闻到香味,那是女人没有香水,但会给衣服熏香。两人好像也没谈什么具体内容,他们关注的事情太不一样了,“话不投机半句多”,没什么好说的。但两人点了生活方式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很物质很现实,一个是太理想太缥缈,但距离也产生美。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是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子见南子的故事,被称为孔子的“绯闻故事”。
南子:卫灵公夫人。当时把持着卫国的朝政,行为不端。关于她约见孔子一事,《史记.孔子世家》有较生动的记载。说(yuè):通“悦”。矢:通“誓”。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用于誓词中。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做了什么不对的事,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但背景有点复杂。
朱注: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史书上说,南子是卫灵公夫人,与美男子宋朝通奸,有恶名。《论语集解》:南子者、卫灵公夫人也,淫乱,而灵公惑之。卫灵公非常宠爱南子,甚至国家大事,也都听她的话,所以南子当时相当有势力。“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也。”当时孔子为什么会见南子呢?因为当时孔子希望能够说服卫灵公,使他能够去行治道,恢复礼治。国君是听命于君夫人的,听南子的,所以孔子见她。见南子是起码能够让南子不要阻碍推行治道。当然,如果能够让南子去说服灵公来推行治道,那是最好的。所以孔子是抱着这样的一个希望去见南子。
对于这件事,子路很不高兴,怕老师因为这次见南子,会把名声搞坏,急得孔子指天发誓,说我要是干了什么坏事,老天也不会放过我!但这事儿老天放不放过不知道,后人是不肯放过的,一直到今天还在乐此不疲编排、挖掘很多“内幕”,包括上文引用的那位先生“考证”的当时南子和孔子是坐在一张席子上的,就是把两人拉大一张床上了,让人有了更多想入非非的理由和空间。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林语堂先生编过一个舞台剧《子见南子》,戏里面,孔子和南子撩开了帘子见了面,孔子把一块玉作为见面礼,亲手递给了南子,后来孔氏后人还告林先生侵害名誉权。在周润发演的电影《孔子》里面也有这段,南子走出来见了孔子。
孔子见了南子之后效果怎么样呢?算子进了“圈子”,孔子是在卫国待了下来。但那是个什么圈子呢?过了一个多月,有一次卫灵公和南子同车出游,宦官雍渠驾车出门。让孔子在后面第二辆车上,招摇过市。孔子发现自己像个小丑,卫灵公和南子并不是要真正接受他的思想,而是把他当成装点门面的道具,不会给他做事的权力,这样与孔子的出道任事、实现政治抱负的初衷背道而驰。孔子发出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知道自己在卫国继续待下去没有什么意思了,就带着弟子离开了卫国。
子见南子的前因后果大致就是这样。且不去谈论这个过程,也不去分析孰是孰非,就事论事,里面有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作为正人君子,孔子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去拜见自己所不齿的南子,自信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一点无可厚非,也足见孔子对推行理想的决心和胆识。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钩沉,让这位老人深深陷入了舆论的泥潭,因为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错误证实、放大,尤其是大人物的,尤其是带颜色的。而且并不给你辩白的机会,就算你真的能说清楚,在人们的眼里、口里、心里,依然更愿意你说不清楚,这样才有乐趣。
人言可畏之处,便在于这种人性中希望的是非难辨,让人曲直难分。人们常说世界上最毒的是毒蛇,其实,世上最毒之物并非什么毒物,而是流言。它能让人名誉扫地,进而变得颓废绝望,终致走上不归之路,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还在层出不穷。有些虽然只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但是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足能杀人于无形之中。即便是像孔子这般淡定和正派之人,在面对弟子的质疑时,也只得无奈地指天发誓,才能还自己一个清白。由此可见,“人言”的破坏力有多大。
常言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流言在刚出笼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说。但人们对于流言往往有着特殊的兴趣,有第一个人说,很快就会流传开来。第二人跟你说起的时候,就有些将信将疑了,等到第三个人再说同样的话时,流言就会发生质变,成为铁一般的“事实”了。而当事人只能被冤枉地欲哭无泪,自己明明没有做过这样或那样的事,硬是被人裁定为“有罪”被送上了“断头台”。
当然,有些时候人言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起到警醒的作用。应当清楚,关于自己的流言并非是空穴来风,有时只是“针大的眼,进了斗大的风”,根子还在自己身上。既然如此,那就是自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才会授人以柄。对此,需要大家冷静地作出分析,千万不能被这些流言给击倒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因此,大家在遭到“人言”的攻击之时,只要内心无所畏惧,正确地看待它们,即便是异常恶毒的流言也会消弭于无形之中,还自己一个清平无争的世界。
同时,也要学会远离是非之人、远离是非之事、远离是非之地,也是远离是非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