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书,一个书店,一段书缘情缘,一段无法尘封的岁月传奇。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太多太多……”
这是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了才怪……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涤洗,虽已褪色仍散发光芒……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 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旧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这是这本书的简介。
非常羡慕这本书中人们与soulmate的灵魂交流,人与人的感情并非因为距离而产生隔阂,反而越显得弥足珍贵。
纽约作家海莲与伦敦旧书商弗兰克,他们因书结缘,虽相隔万里,未曾谋面,却能莫逆于心。往来的书信汇集成书,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暗号。但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愿这里能够成为你的“查令十字街84号” 。
前几日,一如往常地刷着微博,上面这段文字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最新的榜单,这是博主写的第一段文字。随着日子的积累,下面的博文越来越多,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把最新的感悟最新的认知表达传递。
慢慢地浏览过每一段文字,酸甜苦辣的心情千姿百怪,但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的。
很多人都会怀念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现在互联网基本完全取缔了书信的漂洋过海,繁多搞怪的表情包带来的是更多的娱乐感,联系更快了,心却更远了。
近期漫长的寒假,我微信QQ都不擅用,更多地愿意从书中寻找共鸣,以前会每日一篇地记载心情,与人倾聊,可是后来真的没人陪我写了。很多日常都是一张白纸,白纸是白纸但是好作画,最绚丽的一笔还是灵魂共勉。真的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啊。
“愿意手写书信,烹煮食物,种植花草,欣赏一事一物。心存热情与活力,享受情感又高于情感,懂得稍稍退后一步的余地。略带隐世的倾向,不沉溺物质和科技,个性质朴沉静。”
就算从未遇见,但是世界上有一个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真的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啊。
我们隔得那么远,心却离得那么近。
希望我们都能相遇这样的soul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