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
我们希望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用梦想的个体。
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女儿刚开始学习系鞋带时,看到她艰难的样子,我耐心地站了10分钟,最后,还是忍不住帮她系上。
女儿一遇到困难,我也会马上跳出来给她建议。
可是后来,我又想,如果她什么事都听我的,那怎么可能让她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成长呢?
可能你会说:“帮孩子系个鞋带,告诉她怎么处理和朋友的冲突,让她避免犯错,这些至于那么严重么?不管怎么说,孩子毕竟还小,没有经验,他们确实要依赖周围的成人。”
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一个人一直依赖另一个人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激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
这个无奈的事实让我们进退两难。
一方面,孩子的确需要我们,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另一方面,他们的依赖又导致对我们的敌意。
那么,怎样将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低?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呢?让孩子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我们。
下面,给大家分享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宝贝,今天想穿粉色裤子,还是紫色?”
“你想喝点果汁,还是直接吃点水果?”
这些选择给孩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练习作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做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
2、尊重孩子的努力。
比如,孩子遇到不会写的作业,我们可以说:“分数相加可能有些难,不太容易找公分母。”而不要直接说:“分数加法很简单,我来帮你。”
再比如,孩子系了很长时间的鞋带,却依旧没有完成,我们就可以这么说:“系鞋带很考验你手指的灵活性。”尊重她的努力,而不要说:“你怎么系这么长时间。”
当孩子的努力得到了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3、不要问太多问题。
孩子放学回来了,我们可能会问:“今天在学校吃的什么呀?中午有没有睡觉呀?表现乖不乖呀?”倒不如,直接对孩子说:“很高兴看到你回来。”
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的。
4、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
“爸爸,雨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为什么奶奶每周都来咱家?”
面对孩子的问题,建议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我们可以这么说: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你想知道为什么奶奶每周都来咱家?”
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爸爸,我的金鱼看起来病了。”
“妈妈,帮我找到吉他老师了么?”
我们可以这么回复孩子:
“嗯,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馆的老板。”
“我还在找着呢,你也可以去学校打听一下,看有没有好的推荐。”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依赖我们。家庭以外,比如水族馆的老板,或者学校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妈妈,我想试试在学校演出中当主角,你觉得能让我当么?”
“可我不想让你失望,你又没有表演经验,也许演个小角色还行。”
“嗯,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长大了,我想当工程师。”
“就你的数学成绩,算了吧。”
“噢,你想当工程师啊。”
有没发现,不同的回复,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不让孩子失望,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这些技巧看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上没有一样是简单的。我们知道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同时,内心也充满了矛盾。
首先,我们会图省事。因为太忙了,时间又紧张,于是,叫孩子起床的时候,给他扣扣子,把吃的都准备好,这样做既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情感上,我们也无法割断与孩子的紧密联系。我们无法不视他们的失败为我们的失败。我们做不到,明明几句话就可以让他们避免痛苦或失望,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面对挣扎或犯错。
我们还要克制自己去提供建议,尤其当我们确信自己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当孩子问我“妈妈,我要怎么做?”的时候,我会控制不住就说了。
更困扰我们的是,我们不能承受孩子不再需要我们时的失落感。这种需要会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当发现闹钟比妈妈呼唤更有效时,当他们会自己读故事书时,我们的心情一定会特别复杂。
我们既会为了孩子的进步而骄傲,也会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但同时也会为他们不再需要我们而感到失落。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经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旅行,为的就是有一天,能让他们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
所以,请拼尽全力,让孩子们不再依赖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