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到生活无趣且无聊?

和朋友见面吃饭的时候他感慨现在好像对各种事情的需求都在减少,以前还会和朋友各种约饭、探索新鲜事物,但是现在好像没有这种欲望了,而这不仅只是因为疫情和忙碌。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物品的时代里,货架上商品的品项琳琅满目,购买各种商品的渠道唾手可得,供变多了而求却变少了,太多的选项给人一种无意义感,感觉生活无聊无趣。

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向外求这种意义和有趣的感受,但感受和快乐的起伏带来的是情绪的波动,而情绪却总是会随着外界的变化感有所变动,就像一旦同等调动情绪的体验变得多了就会感觉无趣。

更为可贵的是向内求的一种平静状态,平静是没有情绪的起伏的,它是一种内心无波澜的状态。

但内心毫无波澜不是会感觉生活更无趣、没有意义吗?

我以前也会持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逐渐发现只有内心平静的时候才能够敲打键盘上有意义的文字,在工作更有效率,睡好吃好,在看书的时候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的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这样的状态。相比于和朋友在一起时的喧闹、工作时此起彼伏的情绪,我开始越发觉得那种发自内心的平静是一种非常难达到的平稳状态。

难以达到才会感到稀缺,太容易得到的重复性体验久了会让人感到厌倦和无趣。

记得二十多岁刚出头的时候,我特别讨厌一个人呆着,尤其羡慕那种形影不离的友谊。后来我逐渐发现这样粘着的友谊久了之后难免会附和对方,因为要维持“关系”所以其中的一方不得不在很多情况下选择迎合,从而允许对方占用我的时间和选择。

就比如当时的我想要尝试运动,但是因为朋友不喜欢所以自己定的计划总是会被打乱,长久以往就没什么兴致了。或者是两个人一起去健身房,但是因为一方的拉胯,另一方只能跟着迁就对方,结果1个多小时下来大部分都在浪费时间。

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个时候的我只是想借助和某个人的形影不离来逃离和“自己”真正的待在一起的时刻,当时的我打从心里认为独处是充斥着痛苦和焦虑的,而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其实我的内心也并不平静,也并不足够喜欢自己。

经过好几年的独处生活之后,我开始深刻地感受到原来独处是这么舒适的一件事情,那种毫无顾忌地拥抱自己,随心而发的感受太棒了。这个时候我才逐渐发现我开始懂得了取悦自己,不再刻意地迁就任何人,在某些时刻能够获得平静却也还是会偶尔被情绪牵引。而和以前的我不同的是更能够站出来审视自己,并努力获得平静。

早上看到一段与描述平静的状态相符的文字,顿时非常有画面感:

【在社会这个支配等级的上方,还存在一个更高的、值得用任何世俗成就来交换的地方。这虽然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地点,却是真实存在的。我曾在脑海里见过一个无限向地平线延伸的广阔景象,我悬浮在空中俯视着一切,发现到处都遍布着大小不一的玻璃金字塔。它们层次分明,有的重叠,有的独立,就好像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一样。金字塔里都是不断攀登顶峰的人。

在每个顶峰之上,还存在着另一个位置。那是当你选择自由翱翔在尘世之上时所获得的高瞻远瞩,是放下支配欲后对一切竞争的超越。那是纯粹和不受约束的觉察,在超然、警觉、全神贯注地等待着天时地利的行动机会。】

当看到“超然、警觉、全神贯注”字眼的时候,心想这不就是内心平静之后的状态嘛!我们能够主动把握的恰恰是发自内心感到平静的自己,而不是被情绪无限牵引和主宰,从而陷入焦虑、无聊甚至无趣的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