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应该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不知不觉我也已经23岁,从小就一直在爸妈身边长大,一直到大学才开始住校,我最感恩的就是我的妈妈,从我开始上学一直到高中,几乎没有一顿饭落下过,平时的一日三餐,上了晚自习后是一日四餐或者五餐,知道我怕黑,每次放学都会在巷子口等我,无一例外,从没有设置过闹钟,因为妈妈就一直是我的闹钟,从小时候开始喊
“玲儿~,起床啦!”
“玲儿,快起”
“玲儿,快迟到啦”
我就会扑腾坐起来,赶紧看表,时间来的急的时候我就默默呼的一口气,时间还早,我就慢悠悠的起来喝最爱喝的粥,尤其是加了花生的米汤,我会咕噜咕噜喝许多...,当然也有少数时间来不及的时候,小学时候我会大喊大叫,“为什么不早叫我,都怪你”,有时还会气的流泪,但无论怎样我都会去上学,至高中毕业为止我只请过一次假,在家我妈老会说说,你看你姐从来都没请过假,无论发烧感冒都没有,这估计把我的坚韧的品质锻炼出来了,同时锻炼出来的,还有我妈日渐正常的厨艺,日渐正常是形容从会做到还可以的过程吧,我妈属于研究会一样就连续做一周,会做刀削面了,蹭蹭蹭做一周,会做油糕了,一下又是一周,会包小笼包了,包一大堆,哈哈,就是这样子,比较有趣,我小时候这张嘴真是挑了不少刺,这也激发我妈做饭的水平吧!
到了后来上了大学,就是每天必打的电话(,距离产生美,小时候我们不怎么表达说爱你啊,想你啊之类的话,分开这每天开始腻歪了,每次惯常的语录是“玲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我就会回复“妈,我爱你”!还有每次逢挂必提醒的,不要做黑车(那会滴滴打车刚流行开),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相信别人,不能随便占便宜,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刚开始我还会反驳几句,后来也就习惯了,现在长大了,说的也少了,这也体现了我妈对我很关心关怀!
前两年我们家一起出去玩,不经意我看见我爸拉着我妈的手,保护她上电梯,我一下子就暖到了,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爱意,这个感觉我是陌生的,小时候总觉得缺少一些,那个时候打破了很多我对婚姻的抵触,至今都觉得很有爱,到后来经常见我妹发一些他俩开玩笑抱抱啊的照片,就感觉他们俩像孩子一样可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吧,爱就是这样,一直流动着。
还有很多小画面小故事,讲不完,也一直在上演着,但这两年的学习家庭教育,让我越来越接纳和理解我的父母,让我知道曾经他们也是孩子,让我知道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让我感受到他们很爱很爱这个家,所以我也能量满满。
深情不及久伴,我会用更多的时光去爱你们。
从有那么多轻而易举,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爸,妈,辛苦了!我爱你们!
爸爸的特质:
坚韧,热情,有耐心,孝顺,细致,温柔,有责任心,靠谱,爱家,爱孩子,什么都会修,紧跟时代步伐,能吃苦,会照顾人,爽快,开朗,灵活,能屈能伸,包容,虚心,有爱,担当,有目标,勤劳,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爱小孩,胆大,勇敢,洒脱,爱玩,
妈妈的特质:
温柔,热情,热心肠,爱笑,勤劳,坚韧,阳光,会照顾人,有责任心,诚信,坚持,孝顺,感恩,付出,不放弃,坚强,踏实,不抱怨,节俭,真诚,乐于助人,友善,宽容,贤惠,无微不至,平易近人,尊老爱幼,有爱心,洒脱,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