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址,下高速会有“welcome”标牌,桥墩上有二维码,路边还有起着带有“互联网”、“众创”字眼的门牌。当然,主打最多的叫“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和“智慧旅游”。但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自由行的游客,如果没有做攻略,一天的乌镇之旅,会有哪些问题。早上八点出了桐乡高铁站,毫无疑问有人在站外吆喝去不去乌镇,他们开的车叫“黑车”,25块钱一个人,信口开河的说公交一个小时才开。幸亏有高德地图指引我们做公交的路线。坐上公交,不,是挤上公交后一路开到乌镇汽车站。
逛完东栅景区准备出去觅食,路遇几个卖紫色水果的摊贩和店家。一斤二十,老板自称是乌镇的“乌梅”。说要买半斤,他称了一斤多。一尝之后顿觉是提子,表面还有一层油。接着在路上走时,发现一个LED指示牌:“乌梅”非乌镇特产。网上一查,才知道所谓的“乌梅”只是提子被染色加上了一层蜡。
走在街上又看到一“绝味鸭脖”店,想买点重口味的卤味,就说买五块钱的藕片加豆干,顺便再买四只鸭爪。付完钱感觉金额不对,要了小票才知道店家称了十几块钱的藕片加豆干,四只鸭爪变成了六只。乌镇店家对游客很“慷慨”。
晚上逛完西栅,准备坐公交回桐乡高铁站。高德地图显示七点多桐乡汽车站还有车,谁知到了车站才发现早下班了。问了清洁工大叔也就说了一句下班关门了,旁边一位大叔说去桐乡可以到前面的一个公交站台等。然后问是不是去高铁站,我们谨慎地说只是去市区。到了不远处的站牌,才发现是有公交,但是夜班车起点在西栅,不是汽车站,高德不可全信。终于等到一辆公交车,却停也不停还踩了油门,因为西栅那儿过来时已经挤满人了。站牌下有三五成群的人只能拼车,和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一人三十到高铁站。乌镇节假日公交车班次不增加么?对高峰客流有没有预案?当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眼睁睁看着公交急驰而过,这就是乌镇留给游客的背影。
景区内很美,景区外游客看到的怎么那么多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