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读书群里,有位身在北京的群友私加我微信,说有事相问。通过好友请求之后,我耐心地给Ta解答了相关问题,没想到对方最后的留言是这样的:谢谢啊,有空请你吃饭。
看了这话,我不禁哑然失笑。
北京和湖北,相去几千里。为区区几句话的解答,这位群友不会特意跑这里请我吃饭吧?而我就是去了北京,也不会艾特这位群友,让Ta给我接风吧?
那么Ta到底打算怎么请我吃饭呢?难道是请吃网络大餐吗?
“改天我请你吃饭”,这句话我听了好多遍。席间觥筹交错之际,常常有人热情洋溢地大声说:改天我请客。更详细的版本可能是:还是今天这几个人,还是在这个地方,再聚一次。
起初我听了这话,往往会压历山大,因为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一大众人觥筹交错的场合,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于是,下次见了面,我会想,Ta要是今天就要兑现请吃饭的承诺,我该找个什么靠谱的借口谢绝Ta。
不过,让我放心的是,我精心准备好的借口,多半用不上:曾经真诚地发出过邀约令的朋友看起来好像从没说过那些话,或者像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许过的诺言忘掉了。
我这才明白,那种酒席上或大路上的约饭多半是算不得数的,不当真,不往心里去就行。
可是,一个人本无请人吃饭的念头,为什么却煞有介事地发出邀约令呢?而如果是发出邀约令时有诚心请人吃饭,后来又后悔不想请了,那就不担心自己失信于人吗?
后来我把我的困惑跟一位朋友谈起,她倒是人情练达,马上接了一句:酒桌上的话你也信呀?
看来,酒桌上的话,说者和听者都不能当真;可是既然心照不宣地不当真,那又为什么要说那些话呢?难道人不应该拣有益于人的实话说吗?人从这种谎言中到底能得到什么乐趣呢?
那位远方的群友,你是诚心诚意要请我吃饭呢,还是把酒桌习气延伸到网络空间这里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