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作者介绍与相关著作介绍;接着是讲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中讲到4个小提醒:1、在育儿领域的问题错综复杂、纷繁多样,聚焦负责与自我控制的问题上;2、不要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中心,重要在原则;3、需要以适合自己孩子年龄和成熟度方法上来应对;4、如何应对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彭彭解释:以真正与孩子平等尊重,适应与沟通,父母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摆出家长的姿态来居高临下的去教孩子、去命令孩子;]教育要从家长自己开始,永于是身教大于言传的,从陪伴者的角度。其次讲到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养育孩子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介入,有时需要帮忙,有时不必干涉,有时严格要求,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现在所做的是有意这么做?还是你这样做是你自己都没有想过的理由?[彭彭解释:作为父母要愿意付出努力去了解自己,不应只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品格]。最后讲到界线:要点:自制、负责、自主和爱心,作为父母不要放弃那些不惜牺牲自我,而去换取孩子成就的想法,要学会不把孩子当做另一个自己]
此书第一天的带读,就是干货多多,泪点也多多,有太多触点;特别是结束前讲到的孩子让你抓狂时,先暂停3秒,问问自己,这个让我抓狂的孩子,目前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他的行为情绪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呢。刚好在前几天自己有点疲惫孩子的情绪也有点不稳定,我们总有不愉快产生,但是真的听到这里,想想发生的事情,自己都没有冷静的想这些问题,作为父母如果多想想当下的情况,多去同理一下孩子的话,我们的局面又会是怎么样;孩子是我们的镜子,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有着我们的影子,所以作为我们(特别是妈妈)越是情绪或身心疲惫时,越要关照自己,少点自责,多点休息,不断审视我们的内心;做一个自己有爱和力量的人,才有更多的能力去关照孩子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