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在深⼭⼤⾕之中。
每遇到严冬寒风凛冽,⼤雪深达⼏尺,脚和⽪肤受冻裂开,我宋濂都不知道。
等到了学舍以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给我灌下热⽔,⽤被⼦围盖⾝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服,戴着有红⾊帽带、饰有珍宝的帽⼦,腰间挂着⽩⽟环,左边佩戴着⼑,右边备有⾹囊,光彩鲜明,如同神⼈;我却穿着旧棉袍、破⾐服处于他们之间,毫⽆羡慕的意思。
因为⼼中有⾜以使⾃⼰⾼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家。我的勤劳和艰⾟⼤概就是这样。
严冬寒风阻挡不了宋濂的求学之路;
贫苦窘迫磨灭。不了宋濂的自信心。
同学们比我宋濂穿得好,宋濂毫不羡慕。
宋濂反而和很高兴,因为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就让我宋濂快乐无比,我宋濂非满足这样的精神食粮。
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