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去过的城市不多,北上广也只偶然到过上海,北京给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朋友给的描述中,人多,拥挤,雾霾。我没有太多的经历去比较,去排除,就是这样,我依然觉得南京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城市。
02
毕业后出来生活,我喜欢附近短距离内有菜场,有校园。一个可以满足一个人胃的需求,而另一个是对灵魂的探索。
刚毕业时在好友家吃火锅,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围着一个电饭锅煮出来的稀奇古怪吃的津津有味。电饭锅倒是不大,耐不住人多,煮了满满的一锅,咕嘟咕嘟的,煮的速度啊,赶不上消灭的人胃的欲望啊。于是我们中途还开了两局,打起了掼蛋,边打边等,直到客厅飘来香味。那时候年龄小的连花菜,土豆都不知道怎么处理,班长在旁边看着着急为我的未来担忧,于是我屁颠颠的跟着后面学习摘花菜,切土豆丝,一副傻傻的样子,对未来不担忧,不害怕。
永远记得那天夜光下的我们,站在楼顶看星空,看不远处黑夜中的校园,带着我们的青春烨烨生辉。
毕业后一年一年的光景,我跟猪学会了烧菜要放辣椒(我是一个不食辣椒的人啊),学过煮酸菜鱼(学的时候只记得吃了),跟啊槑学会了炖汤(排骨汤,鱼汤,西红柿蛋汤),藕夹子,跟虫虫学会了红烧排骨,酸辣土豆丝,南瓜饼,闲余时间自己摸爬滚打的学会了红烧虾子,各种时鲜的小菜。偶尔文艺一把,做一个精致的早餐,边吃边偷偷的乐。
我喜欢早起逛菜场,热闹,东家长西家短的。大爷大妈,热情的很,姑娘小伙子的喊着。玉米叶子上的水珠还在,盆里的虾子欢快的跳来跳去。
那是真实的生活的样子,简单,普通,安静。
03
住在南林附近好长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去学校蹭吃蹭喝,好吃,还物美价廉。刚搬过去带着朋友们一起去吃了很火的“地锅鸡”,老板很靠谱,锅底料很足,贴锅边的饼也很好吃。我们点了两瓶啤酒,作死式的都只顾吃了。
作为徐州人是很爱吃煎饼的,夜市有一家煎饼做的很好,排队买的人也多,最爱熏肉金针菇口味的,煎饼又大,又脆,每次吃完路都走不动了。
吉祥家的馄钝做成了饺子,不过还是喜欢的很,尤其全家福,虾仁系列。每次都能吃光光,心满意足的拍拍肚子走人。很长一段时间下班了都会顺路过去吃,吃饱了,看到周围的美食,烤面筋,烤冷面,香炖猪蹄,还是会流口水啊。
南林的操场和三月的樱花一样受欢迎。夜晚十分,附近的人,学校的学生,夜跑的,打球的,好生热闹。偶尔周末有空,都会去跑上几圈,看着天色把夕阳吞没,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04
在这里,城市不大不小,人口不多不少。就像夜晚十点钟新街口的人潮拥挤,也像钟灵街傍晚十分的宁静,荒芜。南京,这座城市,她的存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自始至终。
记得冬季的某天,早起,玄武湖跑步。有阳光,也有风。某个转弯口,一个老奶奶,悠悠哉哉的边听乐曲边活动身躯。没有什么套路,她扭一扭腰,伸伸腿,偶尔还拉一下筋骨。当时她面对着湖面,可我能感觉到她面带微笑,愉快的神情,美滋滋的。
还有一次闲逛到了午朝门公园,那里虽然一直免费对外开放可依然停驻着很多历史的沧桑痕迹。斑驳的台阶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两栋门房洞却依然坚强伫立在中心处。正值中午十分,少人,只远远听到,门房内传来的萨克斯的声响。我好奇走过去,门洞很深,另一头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对着曲目在练习,远处的光打在他的身上,一派庄严。
他们看似那么普通,可身上都有着某种光芒,我至今想不到一个好的词语去形容。可我想成为那样的人,可以用一种低的姿态坚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期盼,就像我留在这座城市,坚守。
05
大学毕业后,很多要好的朋友都离开了这座城市,迷惘过一段时间,不知何去何从。
时隔几年,我爬过紫金山,环过玄武湖,暴走过城墙,探寻过南博,六朝博物馆,长期泡在南图,南大,游过老门东,夫子庙,等等。我去过人们引以自豪的地方,也不断探寻着被很多人忘记的角落。而我自己也是。我从迷茫,徘徊,害怕,到坚定。
这座城市的每一份经历就成为了我深刻的记忆,它们很可爱,偶尔会蹦出来触动我一下,提醒我一下,然后又欢快的离开了。嗯,我要认真的生活,在这座我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