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没有更新了,实在是各种原因,我是万万不敢弃坑的。
世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一定会认认真真把咱大同画下去。
至少用我的笔,告诉更多人关于咱大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告诉他们关于“大同”二字与这座古城的名副其实。
偶然在网上又翻到了上世纪初沙畹游历山西的老照片,看着这幅太原府过街阁楼的影像,不禁引导我在脑海里去勾勒关于大同古城的各种面孔。
过街阁楼在城市里建设始于唐代,当时的长安城里在各大街道均建有过街阁楼,并在东、西、南、北互相对称,烘托着整个城市面貌蔚为壮观。
以后历代延续下来,继承效仿,不只在京城兴建,各封疆城市也效仿兴建,既有登高预警之军事警备功效,也为城市景观增辉添色。
目前大同的过街楼阁已依据老照片复建了钟楼、魁星楼、太平楼等标志性过街阁楼,加上保存下来的鼓楼,共同构成了古城内四大街的标志景观。
除去这四大楼,在古城的街巷里也会依情势而起阁楼,比如县衙附近的县楼,府文庙以东的朱衣阁,源自青龙传说的青龙阁……这些消失的建筑至今仍存在于古城的街名之中。
我在想,这莫不是一种纪念吧。
县楼和朱衣阁都有老照片的影像留存,而青龙阁却是一个概念上的猜测,依据传说,它是由民众筹建而成,自然比不了官方建筑的华美,但是作为百姓的心愿所成,应该也有其独特之处,遗憾没有影像传世。
虽然传统建筑有其各种固定的形制和章法,青龙阁的外形可以参考其他现存的同类建筑,我却对它报以别样的期待。
大同城遍布的龙壁说明了当时无论官家还是民间,在建筑上绝不会囿于窠臼循规蹈矩,会有创新,按当时话说就是“逾制”,修建者一定会追求自己内心欲望与审美的最佳结合点,所以,青龙阁绝不是一般的建筑。
否则,它也不会存活在街名里直到现在。
当我看到了太原府的这张旧照,就立马想到了青龙阁,彼时的它应该也是如此华美吧,十字歇山如同一只展翅雄鹰停驻在古城的一角,守卫着一方安宁。
祝福你,我的大同。
你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从容。
你的孩子们也会陆续回归你的怀抱,与你一起点亮前行的灯。
因为这里是大同,是我们心中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