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全国一线城市的不动产价格上涨已经持续十几年,在2008年和2018年出现小幅回落,其余大部分实现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于是就有人说“一线城市不可能下降”,这是真的吗?
事实证明,是假的。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飞速上涨的不动产价格,很多一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都相继出台了不动产限购政策,在政府最严调控下,不动产市场开始逐步呈现降温态势。就北京而言,5月份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期相比下降2.4%,在12个区中有8个区的不动产成交均价都在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通州和亦庄,都超过20%。
不动产价格的暂时回落对于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一个好消息。最好是不动产市场崩盘,这样便宜房子随便捡,那样就更合乎心意了。不过可惜的是,即便不动产价格崩盘,穷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动产也是一厢情愿。
几年前,我曾和一位经济学家一起讨论过“在理想状态下,不增加供给,不动产价格下降穷人就能买得起吗?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四理所应当的,但是我却认为这样的情况下,穷人依然买不起房子。因为在经济学上,在供给不增加的情况下,群众的消费习惯将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动产价格下降,只能是因为人们更加买不起房。这么简单的说:不是因为房价下降让更多人买得起房,而是在人们更加买不起房的情况下房价才会下降。
早在几年前,我就曾和一位经济学家讨论过“在供给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房价下降就能让穷人买得起房吗”这个问题。这位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我却认为这是违背经济学常识的。按照经济学常识,如果供给没有增加,人们的偏好也没有大的变化,而房价下降,那只能是因为人们更加买不起房了。简单地说,房地产价格不会为了让更多人买得起房而降价,只会因为人们更加买不起房的时候房价才有可能下降。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走势,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往往说到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人们很容易将因果倒置。例如:下大雨的时候为什么雨伞会涨价呢?经济学上解释为:因为雨伞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但现实中会有人说是因为雨伞的价格上涨了买雨伞的人才会越多,这就是非常明显经典的因果倒置例子。所以不管人们的愿望是怎么样的(例如:无数人想要买到便宜的房子),市场环境中因果关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同样的道理,国际上会有很多人将经济萧条的原因,归结于房地产价格崩盘,这是很明显的本末倒置。因为经济萧条,让百姓收入以及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他们更加买不起房子,这样房地产开发商收不回资金,银行收不回贷款,百姓就难以取回存款,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收回资金,只能将房地产价格进行下调,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崩盘。
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因为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先例。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的日本人民相信日本房价永远涨,结果在1991年,国家资本获利后撤离日本市场,由外来资本推动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但是香港人民也和80年的的日本人一样,相信香港的不动产价格将会一直上涨,结果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让香港的房地产泡沫直接破灭。
日本、中国香港的房地产价格都曾经下跌7成至8成,并且经过很多年还依然到不了曾经的辉煌。但是,日本、中国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崩盘,却并没有表明普通老百姓能因为房价崩盘而获得收益的,更多表明的是房价崩盘,普通老百姓不仅会因为房产价值缩水,同时还会丢失增加财富的工作或投资机会,生活水平还将进一步恶化。
经济学上,如果需要房地产价格下降,那么就需要增加房地产相关的供给,如土地供应增加,房子的供应数量将会增加,因为供需关系原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量增加,势必会造成房价下行,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消费群体买得起房子。如果供给不增加,消费需求没有变化,货币没有增减,房价却在下跌,这也许是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的期望下降了。
也许,你存了一笔资金准备购置房产,现在房价下降了,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敢买吗?G先生可以说有两个原因让你不敢买:①你可能需要为自己收入下降做储备;②如果别人的收入降低,房价还会继续下跌,现在买就亏了。在经济发展利好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买房,但不会再房价崩盘的情况下购置不动产。
是泡沫总要破灭,但消费者不再在泡沫破灭期间获得任何好处,真正能让消费者获得好处是在泡沫破灭后,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永远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形势息息相关的,所以不要幻想着在房价下跌的时候,自己可以更容易的购置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