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之谦chj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c_1229107265379897344
内容简介:
行为型模式共11种: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定义:
Define a family of algorithms,encapsulate each one,and make them interchangeable.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也叫 政策模式(Policy Pattern)。指的是对象具备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算法。比如一个人的交税比率与他的工资有关,不同的工资水平对应不同的税率。
策略模式 使用的就是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从而实现同一行为在不同场景下具备不同实现。
策略模式 本质:分离算法,选择实现
主要解决
在有多种算法相似的情况下,使用 if...else 或 switch...case 所带来的复杂性和臃肿性。
优缺点
优点
算法多样性,且具备自由切换功能;
有效避免多重条件判断,增强了封装性,简化了操作,降低出错概率;
扩展性良好,策略类遵顼 里氏替换原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策略扩展;
缺点
策略类数量增多,且所有策略类都必须对外暴露,以便客户端能进行选择;
使用场景
针对同一类型问题,有多种处理方式,每一种都能独立解决问题;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需要设计一个接口,为一系列实现类提供统一的方法,多个实现类实现该接口,设计一个抽象类(可有可无,属于辅助类),提供辅助函数,关系图如下:
图中ICalculator提供同意的方法,
AbstractCalculator是辅助类,提供辅助方法,接下来,依次实现下每个类:
首先统一接口:
辅助类:
三个实现类:
测试类:
输出:10
策略模式的决定权在用户,系统本身提供不同算法的实现,新增或者删除算法,对各种算法做封装。因此,策略模式多用在算法决策系统中,外部用户只需要决定用哪个算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