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中的引经据典 · 叁拾肆
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起作用。——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列传》
迷途知返,比喻觉察到犯了错误而知道改正。——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云泥之别,比喻高低差别悬殊。——北魏·荀济《赠阴梁州》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干完。——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身败名裂,指地位丧失,名誉败坏,遭到彻底的失败。——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东汉《汉书·张释之传》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罗隐《筹笔驿》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战国·屈原《九章·惜往日》
逐鹿者见兔,要忍;逐鹿者见山,要开阔。(逐鹿者不顾兔,决于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淮南子·说林训》)
天道不远,谴告匪虚,万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痛自刻责,岂声利未远而谗谀乘间欤?——南宋·赵昀《罪己诏》(嘉熙四年,慧星现,宋理宗于正月庚辰下“罪己诏”。)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清·黄景仁《杂感》
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董其昌《画决》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联想到了这句话。定国公之子,名唤“蒋恕”,蒋自含忠,期汝以恕,那个飘摇雨夜的婴孩,终有一日会成为文韬武略的谦谦君子。被这个名字温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