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每一次毕业最让我悲伤的是什么?是不是:
“混蛋!毕业之前没看到那对情侣分手。”
“那个又会教又幽默的老师要去教下一届了,想想都有点不甘心。”
“再也吃不到10块钱以内的快餐了。”
...
都不是。
每一次毕业最让我难过的是曾经上课互相传纸条的某些人、一起熬夜复习高数的某些人、相恋过又决定做回普通朋友的某个人对彼此说"保持联系”,然后就基本没再联系过。
而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也不愿意承认是我有错,也许大家只会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矫情地想着“曾经也好过,怎么说断就断了呢?”却不愿意为此做出一丝丝努力,最后还要把这一切的一切归错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总是那么脆弱”。
对啊,总有那么一些人,曾经好过也成不了真正的朋友,而你本来就不在乎他们,却还要说着“保持联系”的客套话。
这就是为什么你偶尔会感伤你们之间断了联系,不是因为你真的在乎你们之间的关系,而是你终于开始意识到“不重要的人”和“要保持联系”之间的违和感。
···
“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说出‘保持联系’这句话的。”
在我说出这句话后,我和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吵了起来。
这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法国史上最卖座电影《无法触碰》。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阿戴尔来家里帮佣,这个来自郊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结果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诞生了一段坚不可摧的友情。
我熬夜看完了这部电影,看的时候也好几次因为两个人之间感人的友情哽咽。
结果不知道是不是我玻璃心,我无法接受最后字幕上打出这样一段话:
“菲利普和阿戴尔保持紧密联系。”
我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为什么曾经这样一段坚不可摧的友情最后的解说是“仍然保持紧密联系”而不是“两人最终成为挚友”?
“保持联系就很好了,你还想怎么样?”朋友说。
“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说出‘保持联系’这句话的。”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被你理解得这么负能量?”
"和电影本身无关,我只是不能接受这句话。”
...
是的,我只是不能接受真正的朋友间用“保持联系”来形容,即使加上“紧密”两个字也不行。
脱口而出的四个字就像为曾经的关系随意贴上一个价签,不是太贵,但也不至于一文不值到分开后就随手扔出朋友圈。而是回到家随手放在一个角落再也没碰过,时不时整理自己的朋友圈看见它,扔了吧?但是看到上面自己曾经亲自贴上“保持联系”的价签,还是放着吧。保存起来吧?好像也没那么喜欢和重要。算了,就这么放着吧。
然后你时不时都要上演这么一出心理戏,当然,对象可能不同。
相反,真正在乎、重要的人不是很正常的存在于彼此的生活中吗?即使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我们不常见面,也一直自然地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关系完全不需要“保持联系”这四个字来证明什么或承诺什么。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在“保持联系”,我们所有的联系都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