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始在地铁中试行设置女士优先车厢。据报道,两地的女士优先车厢并非严格要求男士不得入内,而是倡导在车厢拥挤的情况下,男士避让,女士优先。
广州、深圳敢为天下先,在国内地铁率先开通女士专用车厢,可喜可贺。这对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保护、关爱女性的良好氛围,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此举也会促使更多城市在地铁设置女士专用车厢。
设置女士专用车厢的必要性自不待言。笔者认为,这一举措的意义更在于,其彰显了有关部门从善如流、自觉向现代文明管理方式靠拢的努力,在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方面,可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地铁,地铁与人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地铁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也成为人们热衷于谈论的话题。
应该说,在此,各地地铁部门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譬如,针对母婴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地铁出行需求,设置母婴室、垂直电梯、液压轮椅升降机等。有的地方在站台定时播放古典音乐,让出行乘客感受到丝丝暖意。最近,广州地铁宣布,可以使用带有“闪付”标志的金融IC卡直接刷卡进站;北京地铁则开通了手机替代一卡通刷卡服务。所有这些,均极大方便了乘客。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地铁服务,距离真正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尚有着不小的差距。具体来说,科技含量高的“硬件”建设有余,而基础设施的“硬件”以及“软件”建设相对不足。再有,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多作为一句口号,而未把其贯穿到服务的整个过程与所有环节中。
在一些地方,地铁车站的设置即很是令人惊诧。前不久,一则有关重庆一地铁站出站就是“荒郊野岭”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实则,在北京,也有这样一个地铁站——一年多以前建成通车的地铁十三陵站,出站同样是“荒郊野岭”。此站距离十三陵景区最近的定陵,尚有4公里的路程;出站后到最近的公交车站,要步行十几分钟。
在一些地铁建设较早的城市的地铁中,换乘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有的甚至可以用“跋山涉水”来形容。北京地铁的不少乘客,乘车过程中过半时间都是用在了换乘上。
在北京地铁的一些车站,至今尚未设置公厕。健康人尚能坚持,病患者或是老幼,恐怕就难免会出现“个人事故”。在这方面,广州地铁的做法值得借鉴,其在未设立公厕的车站进行提示,紧急情况下可求助地铁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地铁站的工作间厕所应急。但从本质上说,此亦非治本之道。
实际上,诸如公厕这样的“硬件”建设,较之与高科技相关的设施、设备建设,要紧迫得多、重要得多。
大项上的不足倒也罢了,小项上的差失,同样令人遗憾。譬如,北京地铁的一些大站终日一片喧哗,噪音多来自循环往复的车站提示注意事项广播、音量极大的广播寻物、找人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扩音设备。地铁方面似乎从未考虑过,如此多重、高音量播音是否会造成相反效果以及是否会破坏乘车环境。
再有,北京地铁里的空调设施,也让人一言难尽,不是冷得让人打寒战,就是热得让人恨不得脱光衣服。前些时,北京有关导盲犬能不能进入地铁站的讨论,很是热闹了一阵子。然而,热议过后,我们在地铁上却依然难觅导盲犬的身影。
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应动态化、常态化、科学化,且符合人之常情。譬如,要引导乘客乘扶梯养成“左行右立”的习惯,而若乘客都能以这样的习惯乘扶梯,则还要考虑扶梯的“感受”——长久的一边重压,势必加剧扶梯设备的老化,就应对扶梯承重一边定时进行轮换。一些发达国家的地铁中,往往是这一个星期“左行右立”,下一个星期便“右行左立”。
需要指出的是,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绝非高精尖的设施、设备一哄而上就万事大吉,绝非不问实效的应付差事。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意味着,服务要入心、贴心,要满足人的内在需求,要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要让人感到舒适、周到,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不厌烦、不懈怠。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耐心的解答,一个真诚的微笑,有时更能诠释人性化、精细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