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凡-思无邪 随笔:托尔斯泰塑造的艺术形象

     

今年是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他塑造的娜塔莎、安德烈、安娜、玛丝洛娃icon、聂赫留多夫等一系列艺术形象依然激荡我们的心灵。因为,他是一位有伟大艺术理想和伟大艺术情怀的作家,一个与时代和人民休戚与共的艺术巨匠。

      托尔斯泰当年批评 "艺术颓废"时曾说过一段话:“哪儿有理想,那么由于这些理想便产生了艺术作品;而当像目前我们这里那样不存在理想的时候,也就没有了艺术作品!有的只是文字的游戏、声响的游戏、形象的游戏。”

      笔者以为世界文学都在走下坡路,而中国文学也不能免俗,许多作家都是玩弄各种方法、技巧和游戏,并且还自命不凡。

而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创造的玛丝洛娃这一妓女的艺术形象至今无人超越! 在《复活》中是聂赫留多夫拯救了玛丝洛娃,还是玛丝洛娃拯救了聂赫留多夫?还是聂赫留多夫拯救玛丝济娃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作者提供给我们多重想象。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托翁三大作中,《安娜 卡列尼娜》成就最高,是因为它更符合了文学创作的规律,更能表现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因为我们曾经违背这一原则,于是“创作”变成了政治诠释或者是对真实生活的“魔幻”。                                    所以,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都有其独特性,因而都有存在的价值,具体而言就是彰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2018年10月24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