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的突然地就对那些知识付费的套路感到疲惫了。
这一年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突然成了风口,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后。于是,常常会怀念起那种看看书记笔记的日子。
半个月前入职了一家做新媒体的公司,在这个行业里也算是大咖的咖位了。刚进来公司,就有一期写作课正忙着要上线,所有人都把除了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耗在了这个项目上。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家公司卖的前几期课程,一节写作课能卖到两三百万,团队不到10个人。好奇心作祟,我想看看他们怎么玩。
不可否认的是,课程确实有些干货,社群运营也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成本。但是,类似的课程到底在卖什么?他们的套路是什么?
首先,卖中产阶级的焦虑。动不动用危机、竞争力来套路你,文章里总有一些金句会戳中你的痛点,扎扎你的玻璃心。你会产生焦虑、恐惧,以及廉价的上进心,感觉全世界就你在原地踏步,再不学习就被甩后头。这时候,冲动消费就产生了。管它9.9,还是999,囤了再说。你以为这是投资学习,这只不过像你那些衣柜里穿了一次就搁置的衣服一样。
其次,这是在卖你的社交恐慌。我们每个人手机里都有无数个群,学习群、旅行群、投资群…尽管你设置了无数个消息免打扰,每天仍然有无数个群未读消息。这些课程打着优质人脉链接的口号,吸引了无数想要链接优秀资源的人。然后,你开始去加那些在群里看起来很优秀的人,没有聊过天只是放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可能只是增加了你刷朋友圈和点赞的时间。
此外,这类课程卖的还有用户那颗急于求成想要速成的心。课程打着多少天帮你培养习惯、多少天你能掌握某某技能的旗号,又收割了市场上一批新鲜的韭菜。如果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学会,甚至还能变现,那每个人大概都能写一本个体崛起的自传书。
2017年的上半年是知识付费的高峰期,整个市场的狂热捧起了无数在地上跑的猪。但是大家知道猪是不会飞的,早晚会被打下来,或者自己掉下来。
用户不傻,重要的是做事的初心不能变。那么,作为用户,怎么防止在这批猪掉下来时不被砸伤呢?
第一,把注意力放回在你的生活里,不是拟态的媒体环境里。当整个社会舆论导向都让人越来越焦虑时,可以选择屏蔽你的眼睛耳朵,不向外求,向内看。比如从屏蔽所有的手里app消息推送,新闻端推送开始。你可以去运动,去冥想,去和朋友撸串,不要让自己只活在屏幕里。
第二,把时间花在亲近的人身上,幸福感不仅来自于个体的成长,也来自于亲密关系的陪伴和共同成长。比起拉着亲朋好友一起入知识付费的坑,不如一起去公园野餐,带点零食和书,待上一下午来得畅快。
第三,慢慢来比较快。在澳洲生活一年,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no worries,这可能是这一年我收获的最珍贵的东西。很多东西急也急不来,没有准备好,机会也不是你的。
加班加得有点懵逼了,今天就写到这里。花了半个月摸清一个行业里的坑,然后接着去摸下一个坑。提醒自己,前行路上,勿忘初心。然后,不要害怕踩坑,希望也能看到各位分享在你们所处行业里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