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女性导演,她们的创作常常让我产生“女人原来是这样的啊!”的由衷激赏,这点很难具体说明。
我对女性意识极为陌生。凭心而论,我的性格不太能跟女人和平共处,常常搞不明白她们究竟在想什么,虽然也有过很亲密的女友,但往往关系会陷入“当初怎么会在一起”这样苦恼的泥沼。
在我看来,像我这样的直男到处都是,有办法理解女人复杂心思的男人才是异类。男人跟女人的心灵,就像分开打包的胡辣汤和豆腐脑,即使可以掺和一起吃,但完全不是一类东西。
所谓“女性意识”这种东西,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抽象,但通常在文学中透过作家的生动描摹,又能立马具体化,形象分明,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例如我手上正在阅读的小说《奇迹之年》,澳大利亚女作家杰拉尔丁.布路克斯的经典,故事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坚忍女性的伟大形象。
故事发生在17世纪英国一个以采铅矿为生的小郡,鼠疫的暴发让贫困的村民一筹莫展,女主人公先后失去丈夫和两个孩子,只能靠懵懂的信仰来撑日子。
这位被命运作弄的女子,不仅酒鬼父亲压榨她,矿工邻居也觊觎她。她原先的精神寄托接连消失,稚幼的孩子死了,共患难的挚友死了,她崇拜的神父堕落了⋯⋯走过黯淡无光的黑暗岁月,在人性征战的过程,让她逐渐意识到“自我”为何物,以及身为独立女性的意义。
这种以女性视角细腻深刻的艺术表现,在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的电影中也能找到。
简.坎皮恩近期的电影《犬之力》,已获得本届奥斯卡多项提名,我认为获奖机率很高,且不说她对影像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全片的气质也让人赏心悦目。
“气质”这东西解释起来略显神秘,应该是一样事物长期曝露于恒定的介质下,不由自主沾染了特定的味道吧。
总之,简.坎皮恩的电影就有一股特殊的“好味道”,带着故乡新西兰沁人心脾的空气,和沉浸在故纸堆中幽然散发的知性,你能想像她夜里挑灯细细琢磨剧本角色心境的样子,情感蜿蜒流转,匯合成一道“私的电影”的風景,铺开了故事的序幕。
《犬之力》是简.坎皮恩精雕细琢的牧场风景画:有美国蒙大拿州清透分明的天际线,有草原和风沙,栅围里有骏马。男人们穿着一身牛仔行头整装待发,女人们独守空闺,隔着门窗外与声声禽鸣为伴,在米炊织作下怀揣心事,对素昧平生的访客带着窥探的心态。
外表简单纯朴,内心暗潮汹涌。随着时光缓缓流动,体内蓄积的抑郁也亟待破闸而出。
简.坎皮恩认知的世界从来不是菱角分明的。从处女座《甜妹妹》开始,她就已经选择了以女人内心的冲突为主题。
在《甜妹妹》里,女主角的妹妹被唤作“甜妹妹”,其实一点也不甜美,外型丑陋肥胖,还有狂躁症,全家被她弄得鸡飞狗跳。
女主角本身也是冷感的人,不参加社交活动,笃信生命中自有真命天子。然而,甜妹妹此时就像嵌在肉里的倒刺,随意闯入她用心经营的生活,并以强烈的破坏力冲击家人之间的平衡。
家族的阴影,在人的生命中永远是沉默且巨大的存在。第二部电影《天使与我同桌》中,更是展现了个人意志与家族的冲突。
故事女主角自幼患有自闭症,常受家人打击。长大后,她被安排在小学当老师,面对学生却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大家把她当成精神病,送院治疗长达八年之久。幸好她持续不坠写作,获得文学奖项,顺利迈开作家之路的第一步。
故事的结尾,已成为名作家的女主角得知父母离世,返回自己的家乡,往事如烟,她静静等待再次出发。
以非控诉的方式展现强大的女性意识,始终是简.坎皮恩关注的焦点,包括探索保守年代的女性情欲流转的经典《钢琴课》。她被影评人喻作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作品空谷足音。
期待她这次冲奥成功,顺利摘金。
台灣阿毛|選片指南
《甜妹妹》,1989
《天使與我同桌》,1990
《鋼琴課》,1993
《犬之力》,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