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日精进第136天/1825】表现:8分
[x]体验(描述事实,情绪,感受)
因为困惑,加永橙老师微信,梳理自己困惑,发现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需要请教老师解决的问题。
《被讨厌的勇气》“第二夜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带着对“一切”这个范围词的好奇,一口气阅读完本章。感觉本章内容丰富,大脑伴随阅读不断浮现出一幕幕场景,一个个人物,一句句话语……仿佛也在跟书对话。在前面的一些困惑也找到了答案,很兴奋。
[x]收获
¹本章主要内容:一切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从青年讨厌自己话题开始,哲人从“脸红恐惧症”案例让青年看到“讨厌自己”不过是不敢面对与他人交往可能带来的受伤,为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只看自己的缺点。解决办法:鼓励(接纳现在的自己,树立向前迈进的勇气)
&从青年讨厌自己谈到了自卑感。举例自己身高155,只是客观测量值,因为拿来与他人比较,所以产生了劣等感,从而产生自卑感。这个数据“客观事实”却变成了“主观性的解释”→产生自卑感。→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自卑感人人都有,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所以追溯到人际关系。
①自卑感的产生原因:想摆脱无力状态→追求优越性(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树立目标(理想)→无法达成→产生自卑感。
②事实“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而没有勇气的向前的人,没有做任何事就断定自己不行或现实无法改变。→自卑情结(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有自卑情结的人,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是他们的武器,他人、外部环境等外因在他们那儿起了决定作用。
③自卑情结&优越情结密切相关。当强烈的自卑感无法承受的时候,又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有人便采取简便方法补偿(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优越情结。在这里看到了“权势张扬”“骄傲自大”“夸耀不幸”等自卑表现。
④ 自卑感都来自与他人的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我们与他人的差异(知识,经验或责任)是事实,而我们总用主观的善恶或优劣去评判,一旦有了竞争,自然就产生了胜败之分,自卑感自然产生。从与他人竞争的怪圈解放出来,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而不是对手。在这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权力斗争”与复仇关系,也区分了“公愤”与“私愤”,也有面对别人情绪下的行为该看到对方隐藏背后的争权挑衅时,选择不做任何反应的智慧:不依赖发怒这个工具来解决问题,而是采用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权力之争”与复仇,强调面对争权挑衅时不要上当,特别强调了常见陷入人际关系圈套的点:承认错误代表自己失败,坚信“我是正确”的,演变权力之争,成为正确→胜利,错误→失败,这样的错误相关性中(对错本与胜负无关)
⑤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
²这个主题作者是如何传递的?
自卑感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与人比较→胜负→自卑感→自卑情结(无勇气)→逃避人际关系的人生三大课题:工作课题(工作过程中人际关系),交友课题(朋友,夫妻,亲子),爱的课题(恋爱关系,家人关系)→如何去面对人生三大课题?→直面。
³这个主题有道理吗?
对于这个主题,虽然对“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怀疑,当自己的反例通过自己关联好像也到了人际关系上了。人都是社会性人,任何的不和谐都来自外界。
⁴这个主题与自己的相关性(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解决什么问题?触动我的是什么?)
找到了身边人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
①儿子无法控制自己去答应伙伴打游戏,找的借口是重视友情。原因:孤独感,害怕在异国他乡被伙伴疏远。
②用发怒解决问题的儿爸说道理都懂,要改变没有那么容易(自卑情结)
③在亲人面前总用“对与错”升级火药味的兄弟。(承认错误就是失败,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从争对错演变成了权力之争)
④自己认为自己分享价值不高的价值评判。(与他人比较有价值更少的感觉)
[x]疑问
①人的价值并不能用差异的东西来决定,那人的价值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②与他人的差异为啥只谈经验,知识,责任?这里的责任是什么意思?
③怎样才能识别出是“权力之争”的情绪?
④阿德勒人生三大课题与泰勒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的幸福与什么相关是否一致?
[x]辅助专注
正念冥想第16天:练习呼吸+专注阅读(P28-52页)+外界干扰(P52-72)。专注呼吸,早起练习正念呼吸,愉悦。专注1h,有环境改变桌椅高度不适合,专注度不够。
[x]三只青蛙
青蛙一冥想
青蛙二阅读
青蛙三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