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招提慧朗
石头希迁门下有大小朗禅师两人,小朗禅师为兴国振朗禅师,大朗禅师为招提慧朗禅师。
慧朗禅师,俗家姓欧阳,公元738年出生,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曲江区)人。
十三岁的时候,慧朗禅师来到了本地的邓林寺,在模禅师处出家为僧,十七岁的时候,慧朗禅师又来到了南岳游方,并且在石头希迁门下参学。二十岁时在南岳受具足戒。
不过,慧朗禅师在希迁禅师那里待了三年,却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慧朗禅师感到自己的时光被虚度了。于是他就想换个学校换个老师继续求法,所以他感慨的道:“寺庙里面的那些戒律,又怎么能够把我的身心束缚住呢。”
在那个时候,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已经在天下掀起了走江湖的浪潮,天下参禅悟道之士,不是往希迁那里跑,就是往马祖那里跑。
慧朗禅师本来就在希迁那儿,他要外出闯荡江湖,就只有往马祖道一那里跑了。于是,慧朗禅师背上包裹,就来到了江西赣县龚公山参访马祖。
马祖问道:“你大老远的从南岳跑到这儿来,想求什么呢?”
慧朗禅师老老实实的道:“来求佛知见。”
马祖笑着道:“佛岂有知见?你要知道,知见乃是魔界啊。你在希迁禅师那里待了那么久,看来还没有领会到希迁禅师真正的禅法啊,你最好还是回到希迁禅师那里好好学习一番再出来闯荡江湖吧,至于别的地方,我看你就不用再去瞎浪费时间了。”
慧朗禅师听到江湖中的龙头老大都这样说了,也就赶紧回到了南岳,重新跟着希迁禅师好好学习。
这天,慧朗禅师又来到希迁禅师跟前参学,他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
这个问题已经是个老生常谈了的问题,只不过问的话是一样,但是每个老师回答的话却不一样。
希迁禅师道:“你没有佛性。”希迁禅师的意思是,你佛性尚且没有,又怎么能够有资格来谈论佛呢。希迁禅师的禅风犀利,其话语自然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慧朗禅师一听,不由得疑惑不解的道:“不对啊,师父,佛经上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又是怎么回事呢?”
希迁禅师道:“没错啊,蠢动含灵,确实都有佛性的啊。”
慧朗禅师更加疑惑的道:“既然他们都有,那为什么独独我没有佛性呢?”
希迁禅师果断的道:“因为你不肯承当。”自此,希迁禅师终于露出了他的“活人剑”出来。
慧朗禅师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希迁禅师再问什么问题,都难不住他了。
参禅悟道之人都知道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道理,可是有几个人不在汲汲外求呢?有几个人能当下承当自己本自具足呢?
参禅悟道之人都知道我就是佛的道理,可是有几个人敢公开承认自己就是佛呢?有几个人敢在自己的内心最深处把自己当做佛呢?有几个人敢当下承当自己就是佛呢?
所以,一旦你能当下承当,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能迷惑你的了。
慧朗禅师从希迁禅师手中获得毕业证书后,于公元765年来到了长沙招提寺定居弘法。
慧朗禅师在招提寺一待就是三十年,而且这三十年来,慧朗禅师从来没有走出寺庙大门一步,所以,江湖中人都尊称慧朗禅师为招提朗。
不但如此,慧朗禅师在寺庙里,从来不以师父自居,只要庙里有活,不论是什么重活脏活累活,慧朗禅师都身先士卒干在前头,自然,整个寺庙上上下下都非常敬重慧朗禅师。
慧朗禅师拥有禅宗江湖中的龙头老大颁发的毕业证书,自然是禅法精湛的,而且其能远离红尘的喧嚣和世俗的烦躁,长期安心于一个小小的寺院中,保持着一个禅僧应有的本色。所以慧朗禅师自然就获得了江湖人士的普遍称赞,前来招提寺参禅悟道切磋交流的江湖中人,那是络绎不绝啊。
不过,对于慧朗禅师的机锋,前来参学之人,常常感到非常的难以应接,大家都感到慧朗禅师实在有其师希迁禅师“石头路滑”之风啊。
因为每当有江湖中人前来参访也好,求教也好,乃至于有人来踢场子也罢,对方刚一开口,乃至于还没来得及说话,慧朗禅师便不耐烦的道:“走开,走开,你没有佛性。”一个佛性都没得的人,我还跟你费什么功夫扯淡呢?当然,这只是慧朗禅师的逼拶作略,可惜,很少有人能应对这个机锋。
慧朗禅师是在希迁禅师的这个招数之下顿悟佛法大意的,所以,他的心得和他的功夫也全在这上面,自然,接引学人,勘辩来机,慧朗禅师都是拿出了自己最厉害的功夫出来的,只是,这个功夫招数实在有点独特,一般人确实很难抵挡。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在招提寺定居了整整三十年的慧朗禅师,忽然想去广东罗浮山游历。
而且说走咱就走,慧朗禅师立马背上包裹,一个人出发前往罗浮山。不过当慧朗禅师路过他的家乡韶州曲江南边的月华山花界寺的时候,慧朗禅师觉得此处不仅山清水秀,且有清气盘旋而浓郁,实在是个可以终身安居自己心神之处啊。
于是,慧朗禅师也不去罗浮山了,而是直接就在花界寺定居了下来。不过,慧朗禅师虽说是想在这里安栖心神,但是因为他在江湖中颇有名声,所以四方参学之士一个个闻风而至,致使慧朗禅师每天都应接不暇,没有一天真正的“清静”过。
而慧朗禅师在花界寺这一住,就是整整二十五年。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二日,慧朗禅师在花界寺圆寂,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