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话说马王氏受了木驴之刑,死于大街之上,可那李香君却还不知下落。官差日夜缉拿二赖,只道将二赖拿住便可了结这段公案,哪知二赖也全然不知下落了。那李府上下急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了。
有人便问,莫非这李香君凭空消失了不成?非也,非也!
前文书说到,二赖与马王氏幽会之夜,有个大盗唤作李三手的,在窗外偷看。此人惯能作案,有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手段。
想他那夜在窗外窥探,又吃烧鸡又喝烧酒,把周王二人的密议全听在耳里。等二赖回去去了万花楼之时,先将二赖藏的金条尽数偷去。待马王氏去广游寺后,又将马王氏许了二赖的金条偷去。
其后,他也潜入寺中,专等在李香君房上。待那蒙汗药起了效后,三手便潜入房中。
三手轻推房门,门竟是开着的。进了屋内,他点亮了烛火。只见一个婆子倒在地上,一个丫鬟趴在桌上,显见的是昏睡如死。三手上前踹了那婆子一脚,又拧了那丫鬟一下,全然不动,显见的是用药蒙住了。
三手又向床榻走去,拉开床幔,见李香君就睡在上面,推搡了几下不见醒来。
这三手进来本打算打个秋风,看有无什么东西好偷,此刻见李香君面相姣好,竟是一个尤物。
看了半晌,三手早已淫心大动。便上床掀开被子,脱掉了李香君的衣衫,只剩一件肚兜。
只是片刻,三手那话儿便已刚硬如铁,正要宽衣解带,直捣黄龙,突听见大门声响,似有人进来了。三手便赶忙用被子盖好香君,自己一骨碌躲在床下去了。
待那人进来,三手偷眼一看,正是二赖。三手知他来是要杀人,若动手时便要阻挡。哪知这货与自己是一丘之貉,人不曾杀得,却在那里半那事。
想到自己棋慢一步,却被二赖捷足先登了,气的三手在床下大骂。待到二赖走了,李三手无毒不丈夫,索性竟将李香君掳了去。
他也竟学那寺监手段,将李香君囚于一密室之中,日日供他淫乐。谁知十月期满,李香君竟诞下一子。李香君怜他是自己的孩儿,便把自己随身佩戴的一块檀香木的平安牌给他戴上。
那三手嫌恨二赖在他之先,不知这孩儿是为谁种,便将这孩儿送与一家没有子嗣的农户了,竟不顾李香君苦苦哀求。
将李香君囚禁一载有余,李三手终于也是乏味,便将她卖与铜川的一家妓院。
写书人一支笔,难表两家话。再说吴文通,亦是婚姻坎坷,本是已经许了他的李香君突然间杳无音信,也大大伤了他一番。后来马王氏既杀,才知道凡事皆因他而起。一时间便也熄了风月之心,苦读诗书。
倒也是他官星高照,那年殿试,竟中了进士。被召进京都,做了翰林。自是也就招摇起来,时常出入于风花雪月之所。此事渐渐被首辅张大人知晓,本要削了他的功名,奈何同年都求他的情,张首辅也怜其才,便外远远的放做了知县,那县就在铜川治下。
一日无事,吴文通便去铜川城内狎妓。闻说这铜川城内有一座群芳阁,最是一等一的烟花柳巷之地,日日美女如云,夜夜高朋满座。更是有一个头牌,唤作香仙子,色艺俱佳,哄的周近之人望眼欲穿,乐不思归。
这吴文通便是慕名来会这香仙子的。
到了群芳阁,给了缠头金,沏了香片茶,吴文通等在了一间雅间。
直到喝了三盏茶,那香仙子才缓步出来。然则不见则可,一见了不得,这香仙子不是别人,正是李香君!
想那吴李二人当年也在花厅私会过,自那之后,一别经年,今日竟在此处重逢,二人都不由得大惊!吴文通只当李香君已然死了,不成想她尚在人世,今日在群芳阁相见,这一惊自然非同小可。
二人瞠目结舌,呆了半晌,才渐渐稳定了心神。此刻,二人又不由得百感交集起来。吴文通问了李香君这几年的遭逢,李香君一一说了。吴文通听罢,也不禁唏嘘感叹不已。
一场温存过罢,吴文通许了李香君,要救她脱出苦海。然则在回衙的路上,吴文通心想:李香君本是豪门的千金,我未娶亲的妻子。然造化弄人,此刻她竟沦落红尘,成了人尽可夫的娼妓。我若救她出来,此事势必为天下人周知,那我堂堂县太爷的脸面何在?朝廷的威严何在呢?不可,万万不可救她!
如此想了也就罢了,哪知这吴文通竟花了一千白银将李香君赎出,转手却又将她买入了陕州的一家妓院。李香君知悉此事,万念俱灰,后又生了花柳病,竟华年早亡了!那吴文通的官却越做越大。
廿余年后,在榆林府治下,绥德城中的蒙恬墓前,一个年青的汉子手抱一把三弦在那里说书,书词曰:
手弹三弦脚打板,诸位明公听我言。
此事出在大明朝,万历皇爷坐金殿。
青年守寡马王氏,家是榆林米脂县。
驼城北门往外走,榆树坪中把家安。
只因相好吴文通,一朝中举把心变。
暗中勾结周二赖,誓要血恨又泄怨。
可惜大盗李三手,隔窗有耳尽知全。
二赖本是色中鬼,闲吃等死混世间。
万花楼中温柔乡,广游寺内又施奸。
不为怜香与惜玉,只因心小胆太偏。
弃刀转为遁地鼠,西奔慌作无头雁。
事败马寡身后死,更有前人恶寺监。
该死之人自该死,枉费劝世好良言。
李府闺楼栖凤凰,广游神佛却闭眼。
可怜香君千金女,零落红尘万人眠。
万念俱灰身心疲,灭此残生无可恋。
最恨无良吴文通,见而不救反升迁。
世间本无善恶在,奈何人心尽向偏。
闺楼梦醒红尘滚,又向人间五千年。
一段书说罢,这汉子摸索着起身,看看举止,这人竟是个盲人。他时不时便摸摸戴在脖颈上的一块平安牌,乃是一块上好檀香木制成的。虽时月已久,但牌上“李府香君”四字仍清晰可辨……
戊戌六月十四于北京西山口
丁酉年腊月卅日至戊戌六月十四于榆林南川、北京西山口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