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先生
1
母亲今天跟我说起,村里的孩子走出去的越来越多了,考上大学的多了,出去打工好几年不回来的也多了,嫁出去的上门的,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一辈了,时代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听着,我嘴角含笑,确实是这样,短短几年,老家的模样的确变化很大。
但母亲话音一转,便说到,读书读多了有一个坏处,就是人变得特别木。
我知道母亲说的不是我,可能我比较自恋。
一些农村走出的孩子,适应不了大城市的节奏,面对大千世界的洗礼,似乎不能接受自己一瞬间从云端落下(很多人高中成绩还是不错的),于是,慢慢的真的变得特别木讷,不是指不喜欢讲话,而是整个人都精气神、状态,真是看不过去。
他们,可能忘了,世界上永远不缺比你好的人,也永远不缺比较惨的人,人活一世,向来要活给自己看,如果从小生活在比较艰苦的农村,最初几年的挫折不是很正常吗?
人,眼见要稍微远一点,盯着眼下,甚至是过去,可能真的会越来越蠢。
2
有一段时间,我是极度信任书籍的。
看到书上一个好观点,摘录,有时多看两遍,甚至可以直接背下来了。
后面与人聊天,便把书中的观点搬出来,说得头头是道,搞得身边的人还以为我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吹完牛,过一久,自己说过什么都忘了。
不知是哪一天,突然惊醒,我竟然这么信任书籍,我竟然如此喜爱吹牛,不把我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一番,不把作者提出论点的背景考虑一番,而我竟然在此之前,没有丝毫感觉。
把自己吓到了,太蠢了,暗骂自己一声。
后面也时不时直接相信作者说的,或者所谓“优秀的人”说的话。
因为他们本人笼罩着的光环,总觉得他们的行动都有了合理的理由,就像那句话说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
赤裸裸的结果偏见,从结果推向了过程,却不知,正向的推理可不一定是成立的。
过于轻信别人的话,不加思考的填入大脑,装进去的或许哪一天就成了垃圾。
不过,大多数人,总要走过轻信的阶段,才看跨越到下一层的理性。
3
说到却做不到。
这是变蠢的罪魁祸首。
除非你思考力极好,认真思考后,觉得没事可做,不过这种情况真的是极少的。
给别人的承诺,我们最少还因为面子因素,有那么一丝顾及,但落到自己身上,就成了“贱人”附身。
一次次承诺自己,一次次发誓,最后只是叹口气就不了了之。
倒是让我们怀疑,说到做不到的人,大多就属于逻辑不剽悍的人。
有时,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因素导,再怎么敢在人生的赌场上进行如此的豪赌,不过遗憾的是,我也曾在那里浸淫数年,现在正在一点点抽离。
说到与做到,也许是一瞬间的事,也许是一辈子的事,全看我们谁是那执棋之人,谁又是那被动的黑白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