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石重贵被困塞外
晋出帝晚景凄凉
耶律德光曾向晋帝石重贵说过:“保证孙儿有吃饭的地方。”他进入开封城,形势初步稳定之后,便着手处理这桩大事。
经过考虑,耶律德光决定封石重贵为“负义侯”,背叛盟约,有负信义的意思。并要把他们全家送去黄龙府,即现在辽宁省的朝阳市。【〔947.1〕契丹以晋主为负义侯,置于黄龙府。黄龙府,即慕容氏和龙城也。】
耶律德光派人告诉李太后:“听说石重贵不听母亲的话,才闹出今天的结果来。他应该自寻出路,不必跟你一起走。”自寻出路就是要他自杀。【〔947.1〕契丹主使谓李太后曰:“闻重贵不用母命以至于此,可求自便,勿与俱行。”】
太后解释说:“重贵侍奉我是恭敬的。他的错误,错在违背先帝的遗志,断绝南北和气。今天承蒙陛下恩德,保全我们一家人,做母亲的不跟儿子,又去哪里?依靠何人?”李太后说得在情在理。【〔947.1〕太后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违先君之志,绝两国之欢耳。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
石重贵全家先被送到城边的封禅寺,由契丹军士看守。当时雨雪连旬,生活供给很差,挨冻受饿,难以忍耐。李太后叫人找大和尚求情:“我也曾在这里作过施舍,那时一餐有几万僧人来吃斋,难道今天竟没有一个人记得吗?”大和尚回话说:“契丹人的心思我们摸不清,哪敢随便送饭呢?”石重贵悄悄地向守卫央求,倒还多给了些柴米油盐,才勉强维持下去。【〔947.1〕契丹迁晋主及其家人于封禅寺,遣大同节度使兼侍中河内崔廷勋以兵守之。契丹主数遣使存问,晋主每闻使至,举家忧恐。时雨雪连旬,外无供亿,上下冻馁。太后使人谓寺僧曰:“吾尝于此饭僧数万,今日独无一人相念邪!”僧辞以“虏意难测,不敢献食。”晋主阴祈守者,乃稍得食。】
不久,天气放晴,耶律德光下令石重贵全家启程北上。李太后、安太妃、冯皇后,两个儿子同时出发,连同妃殡宫人,共一百多人的队伍,由三百名骑兵押送。同时又叫赵莹、冯玉和李彦韬等晋室大臣跟着上路。【〔947.1〕晋主与李太后、安太妃、冯后及弟睿、子延煦、延宝俱北迁,后宫左右从者百馀人。契丹遣三百骑援送之,又遣晋中书令赵莹、枢密使冯玉、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与之俱。】
沿途供给不足,大伙儿经常挨饿,也没有人敢多送食物。只有磁州刺史李谷,虽说已经投降契丹,还是站在大路旁边迎渴晋帝,流着泪水说:“老臣对不住陛下啊。”把家里所有的财物拿来送给石重贵了。【〔947.1〕晋主在涂,供馈不继,或时与太后俱绝食,旧臣无敢进谒者。独磁州刺史李谷迎谒于路,相对泣下。谷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赀以献。】
石重贵到了中度桥,看到杜重威安营扎寨的地方,不禁仰天长吁:“天哪,我家有什么地方对他不起,天下竟是他一手拆光了!”号陶大哭,恨恨地离去。【〔947.1〕晋主至中度桥,见杜重威〔石敬塘的妹夫,石重贵的姑夫〕寨,叹曰:“天乎!我家何负,为此贼所破!”恸哭而去。】
杜重威就是杜威,因为石重贵做天子,他的名字犯讳,才去掉“重”字;现在石重贵垮台了,他又恢复本名。石重威是石敬塘的妹夫,重贵的姑父,地位尊贵,骄纵无比,请他当北伐统帅,有什么对不起他的?没有!只因为此人看到契丹强大,想学大舅子石敬塘,也要捞个“儿皇帝”当当,才出卖晋室投降的,可惜石重贵有眼无珠,看错了人。《诗经》里说过:“嘁其泣矣,差何及矣!”石重贵哭得太晚了。
这时,驻在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已经称帝,独据一方。【〔947.2〕刘知远即皇帝位。】
他不忘旧情,亲自带领大军赶到寿阳(山西寿阳),准备截住晋帝,把他们抢救出来。可惜情报不准确,迟到两天,晋帝一行已经过了恒州,追赶不上,只得快快作罢。【〔947.2〕帝〔刘知远〕自将东迎晋主及太后。至寿阳,闻已过恒州数日,乃留兵戍承天军而还。】
石重贵出了今天的山海关,契丹人再也不供给粮食了。随从官员和宫女们,都得到野外拾摘草根树叶充饥。到达锦州,契丹军士叫石重贵和太后都去叩拜耶律阿保机的坟墓。石重贵痛苦极了,哭道:“薛超真不该把我从火里拉出来啊!”冯皇后私下叫人寻找毒药,企图一起自杀,也没有成功。【〔947.2〕晋主既出寨,契丹无复供给,从官、宫女,皆自采木实、草叶而食之。至锦州,契丹令晋主及后妃拜契丹主阿保机墓。晋主不胜屈辱,泣曰:“薛超误我!”冯后阴令左右求毒药,欲与晋主俱自杀,不果。】
石重贵好不容易走到了目的地,圈在一座矮房里,全家厮守在一起。第二年,新的契丹国王耶律阮到辽阳巡视,接见石重贵和李太后,听说他有个女儿没出嫁,想替大舅子禅利奴娶作妻子;石重贵没答应,因为女儿还小。几天后,契丹主派骑兵硬行抢走,赐给禅利奴了。【〔948.4〕契丹主如辽阳,故晋主与太后、皇后皆谒见。有禅奴利者,契丹主之妻兄也,闻晋主有女未嫁,诣晋主求之,晋主辞以幼。后数日,契丹主使人驰取其女而去,以赐禅奴。】
第三年,李太后向契丹主要求,搬到汉人住的城寨旁边,耕田种地,自求温饱。得到同意以后,全家迁去建州(今辽宁大青山西麓喀喇镇)。走到半路,安太妃病死了,临终时嘱咐石重贵:“把我的尸骨烧化掉,灰尘撒向南方,让魂魄回到故国去吧。”
【〔949.2〕晋李太后诣契丹主,请依汉人城寨之侧,给田以耕桑自赡。契丹主许之,并晋主迁于建州。未至,安太妃卒于路。遗令:“必焚我骨,南向扬之,庶几魂魄归达于汉。”】
到达建州以后,分得田地五十多顷,一家人耕种料理。不久,耶律德光的儿子述律王派骑兵找来,把石重贵的宠妃赵氏和聂氏又抢走了。【〔949.2〕既至建州,得田五十馀顷,晋主令从者耕其中以给食。顷之,述律王遣骑取晋主宠姬赵氏、聂氏而去。】
第四年,李太后卧病在床,没有医药,母子二人手指苍天,嚎陶大哭,痛骂杜重威和李守贞:“我死后也是不会放过你们的!”不久,太后便去世了。后来有人说,石重贵和冯皇后还在,跟随去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大部分散了。【〔950.7〕晋李太后在建州,卧病,无医药,惟与晋主〔石重贵〕仰天号泣,戟手骂杜重威、李守贞曰:“吾死不置汝!”戊午,卒。周显德中,有自契丹来者云:“晋主及冯后尚无恙,其从者亡归及物故则过半矣。”】
此后,石重贵又在建州度过十二年的孤凄生活,直到宋太祖赵匡削乾德二年(964)才弃世而去,结束了悲寂的晚年。历史上称他为“后晋出帝”,大约是他被赶出中原、北出榆关、流落边塞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