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一般都是被我们最亲密的家人所熟练掌握,所以要考验我们的修持,莫过于“家”了。特别是春节这个叫做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基本上都放下工作,回归到原生家庭,人一多,一聚,让这个时候火力更猛,战情更复杂,稍微不注意,就沦陷了。
所以那个《春节回家自救指南》才如此火爆,那么,我们除了搞笑、自嘲,该如何在春节回家自救呢?
这里面的要点是:1.不要拘泥于对错。2.坦然接受与付出。3.在互动中去看见自己,同理他人,学习成长。
一、关于不要拘泥于对错。家是讲爱的地方,对错都是每个人头脑中的想象和评判,所以就不要去讲道理,只讲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礼物、服务、身体的接触。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讲道理”的典范,就是用“红包”来讲道理,发一个红包,说一句话,好管用呃!
春晚那个两口子复婚的小品,我只瞟了一眼,就觉得男的情商太低了,冲上去紧紧抱住,呢喃细语甜言蜜语不就对了吗?女人说太多话,一般都是说出来的话根本不管用,男的听不懂,那个听你讲道理嘛?!道理是最简单的,幼儿园都懂得了,我们吵架,比谁的道理多,目的只有一个:“让我知道确信你爱我!”
二、关于坦然接受与付出。坦然的接受和坦然的付出一样重要。我们一般容易付出,但坦然的接受却非常难。
七七创意的爱心面已经积累了30多碗了,但愿意吃爱心面的人却寥寥无几。这背后是有心理含义的,我们更乐意去帮助别人,而羞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当“我承认需要帮助”,一旦说出这句话,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就意味着谦卑,恭顺。“我可以给你帮助”,这句话说出来,看似热心,但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一个高位上,意味着我比你强,接受帮助的人其实是有心理压力的。
现在父母特别委屈,自己对孩子那才是掏心掏肺啊!付出多少啊!但孩子真的跟白眼狼差不多,稍微没做好,就跟点燃大炮一样,反过来都是大人的错,让父母内心憋屈得比窦娥冤还冤。
其实孩子们也委屈啊!也憋火啊!父母对自己越好,付出越多,孩子越容易烦躁心慌,意味着自己越难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越难以面对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因为我们的概念中爱是需要平衡的,得到多少,总会付出多少,父母越付出,孩子越压力。
而要让父母做到真正毫无回报的爱也是非常难的!道理都懂,但其实心底对子女还是有需求的,比如控制,比如顺从,比如符合期待。 以至一旦子女不如己意,便抓狂难过,心态不平。
所以活着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修炼平常心接纳一切,修炼单纯不计回报的付出和接受。无论是付出还是接受,都坦然洒脱,家人提出需要帮助时就认真的去帮助,没提出时就别主动找事,帮了也别放在心头,不期望他人的回报。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别不说,其实这也是布施,布施让他人感觉更好的机会啊!人家帮助与否也别期望。说到底,就是既尊重界限,又保持家人之间的热度和弹性。
三、关于看见自己,同理他人,学习成长。杭州城隍庙对联写道: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乃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我们与亲人之间的互动,就是我们修炼自己的宝藏。
都说母亲的情绪平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礼物,但我发现我的情绪平和,孩子还并不领情,我越平静,反而越对抗。有一次她情绪失控,气急败坏说讨厌我的不说话,讨厌我跟木头一样,让我恍然大悟。人与人之间关键在同理,我是平静的,但如果我对她的所思所想不感兴趣,认为就是那么回事,我就没能同理她,她也就感受不到我对她的理解和爱。 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更多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学习和感受他人,这样的提高,让心中充满了感激。
感恩家人一路相伴,让我们在冲突中磨合自己,成长自己。所以所谓的自救指南,其实就是以此为契机的自我成长指南。只有成长,才能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如沐春风,桃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