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 机缘品 第七(二)
(博主注: 本段通过法海和六祖一段对话,引出禅宗两个重要命题:“即心即佛”和“定慧双修”。六祖说:“菩提只向内觅,何劳向外求玄”。人心和佛心本一回事,只看个人迷悟而异。所谓平常心是道,道不远人,都是一个意思。定慧关系就是体用关系,定是體,慧是用。体用不二。如月照千山,定乃寂而常照,慧乃照而常寂。黑体字为原文,其他为网上释文,斜体字为博主小悟。)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就可以看到你的心体了。前念已過去,不可貪戀,由此乃全心之清淨圓明。你不要去追。但你这个心是否就不存在了呢?前念虽然过去了,但你自己还在嘛。後念不可滅也。後念若滅,則如槁木死灰之無情。佛和心的关系,并不是要等心灭了,才有一个佛出来;只要把妄心歇下,那就是佛。因此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我们不要把心和佛分开来,心和佛分开就是凡夫,就是众生。如果我们能把真心跟佛调和起来,“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则当下我们与三世诸佛又有甚么两样呢?本性不因为前念一过就断了,前念,后念都只是本性的作用而已,你若见了这个道理,就把生死了了。“成一切相即心”,一切事物的来去变化全在于你的念头,而这个来去变化就是生死啊!“离一切相即佛”。在来去变化的一切事物中,在这些念头中,你能看到自己动都未动的本性,不执著于那些来去变化,知道这些都是空,“离一切相”,那你才知道你就是佛啊!
(博主注:“成一切相即心”,前面说的要发四弘誓愿,度尽众生,就是成一切相,就是理想,人总的有理想,然后才能奋斗,最后心想事成。这是入世的功夫。但是要记着还要“离一切相即佛”,一边做事,一边要知道这些都是空。道德经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不要居功自傲,还要回到空,复归到原处,这就是离一切相。二者合起来,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也。)
即心指當下之心,此心能照境為慧,離相清淨即佛乃為定。言定慧不二。涅槃經:定慧等學。明見佛性。頓悟入道要門論下:僧問:如何定慧等學。師曰:定是體,慧是用。從定起慧,從慧歸定。如水與波,一體更無前後,名定慧等學。定體起用名為慧。定慧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