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栩
(作品:《请你安静些,好吗?》,[美]雷蒙德·卡佛 著,小二 译,收录于《请你安静些,好吗?》,南海出版公司,2022年1月)
拉尔夫·韦曼看上去是一个自我矛盾着的人。上大学时,拉尔夫选修了不少课程,既想成为一名医生,又想做律师。可他后来又得出了医生和律师都不适合自己的结论。得出结论的同时,拉尔夫读着科学和商务课程,也选修了一些哲学和文学课程。这让拉尔夫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目标很模糊,同他父亲信奉的那一套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人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对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是一项需要坚定毅力和意志的事业,一桩艰巨的任务,所有人都知道这点,尽管如此,回报却是丰厚的。
拉尔夫的父亲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放在拉尔夫身上不起任何作用。这大概也观照出一个普遍的人生规律,信条和个人心性不可调和的矛盾会让这二者产生张力十足的冲突,这就有了诸如拉尔夫人生最低潮的阶段成为其人日后无法抹除的难堪记忆。
带着很模糊的目标上大学,拉尔夫不是一个意志坚定、有毅力的人。相反,他加入学校的一个兄弟会,每晚都喝得大醉恰是他个人心性的自然写照。拉尔夫成不了他父亲的人生信条里那类优秀到不近情理的人,他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才是芸芸众生的代言,他那庸常而又状况百出的生活才是赋予生活真正意义的典型事例。
在个人心性同坚定毅力与意志的交战中,占了上风的前者裹挟着拉尔夫“因经常烂醉如泥而小有名气”。拉尔夫因此被人叫作“杰克逊”。这个以“小桶”酒吧酒保的名字冠之于拉尔夫的绰号尽管无伤大雅,却让父亲的人生信条在拉尔夫个人心性的全然涌现下成为虚幻的说教。
大三那年,拉尔夫终于头脑清醒了。麦克斯韦博士影响了他。同拉尔夫的父亲相比,麦克斯韦博士的感染力不在于他用什么大道理来教导对方,而是身体力行的让人感受到行动的魅力。拉尔夫“决定要把教书作为自己的职业”是他人生起步上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绝非信条的主导,而是个人心性在转变上的一次飞跃。
从糟糕的醉酒状态到干起了正事,随着心性的转变,拉尔夫正经了起来。没有什么信念支撑着拉尔夫,他就这么自然地同人生低潮时的那个自己判若两人。干正事让拉尔夫过得充实,卡佛的叙述在这里也呈现出文字明快的特点。拉尔夫发奋读书后,成了非常认真的学生。这让他在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后,注定会遇见玛丽安·罗斯,一个同样非常认真的女学生,“身材苗条、面容苍白美丽”的女孩。
跟所有夫妇一样,拉尔夫和玛丽安在婚礼前夜,也许下了永葆婚姻激情和神秘的誓言。誓言没有任何新意,它所起到的作用不过见证了拉尔夫未能免俗。这可以理解为拉尔夫和玛丽安举行了一场常人的婚礼,婚礼过后,他们过上的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寻常人的生活。
寻常人的生活让生活的意义不会达到令人心生畏惧的高度,因此视生活为畏途而严格要求自己。寻常人的生活实践里,意义大抵源自个人心性的驱动,无分好坏与善恶,遑论正确与否,一切皆在心性的施为下给生活罩上了抛开对错只讲感受的个人性特点。这种特点让拉尔夫觉得他和玛丽安之间已经有着充分的了解。可拉尔夫只是“觉得”,并没有仔细想过。实则,在他们度蜜月时,玛丽安给拉尔夫的一个“深感不安的印象”就让后者有了“难以忘怀”的感受,并且会成为这对年轻夫妇今后几年的婚姻生活里引发他们感情波动的导火索,给个人心性干扰并主导生活带去一番看得见的佐证。
在拉尔夫和玛丽安度蜜月的一个傍晚,卡佛简洁的文字描述下,玛丽安出现在他们租住的小屋阳台上。手扶铁栏杆的玛丽安没在看着走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的拉尔夫,“而是凝视着远处的什么东西”。玛丽安“穿着一件白衬衫,脖子上系了一条鲜红的围巾”。卡佛的文字简洁,却不掩这一幕图景里浓郁的浪漫色彩。这一幕的玛丽安,可以融入图景,可以在感受中把想象出来的浪漫化作具象的实体,拉尔夫则无法融入。拉尔夫在感受中无法产生犹如玛丽安那样的个人心性。
傍晚时分,着白衬衫,系红围巾的玛丽安,凝视着远处那个叫做“感性的自我”的东西,这让拉尔夫深感不安。拉尔夫感受不到“感性的自我”,他却能由此获知自己和玛丽安之间依然有着某种难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它不是经由充分了解就能显现出来的那种距离,它就像一道小小的缝隙,毫不妨碍这对年轻夫妇通过婚姻结合在一起的决定,但这道缝隙会以极具个人化的特点让生活变得刺激,而那,正是生活庸常化的开始。
拉尔夫和玛丽安的婚姻受到的唯一的一次伤害,是玛丽安同一个有妇之夫发生了一些事。“他们从来没再提起过那件事”,他们却控制不住自己的都会想起它。他们皆不知晓对方跟自己一样,在那件事上陷得很深。这只能怪他们缺少交流与沟通,可他们一旦煞有介事的沟通起来,不由自主的就把那件事当做惊心动魄的话题宣告了一场争吵的发生。
原本平静的日子就这么被打破。在非理性的个人心性的强烈参与下,玛丽安成了话题的制造者。“你没再想过那个派对?”如若深究玛丽安制造话题背后的动机,面对平静到极致,会让日子趋向平淡的生活现状是足以令人不可忍受的。玛丽安对话题的制造可能是一个契机,它让拉尔夫一下子就回想起两三年前,有米切尔·安德森参加的那个派对。拉尔夫的回想毫无悬念的四下喷射,记忆的阀门一旦被玛丽安扭开,拉尔夫也就无所顾忌的撕扯开往日的伤痛。
拉尔夫在争吵中不停地追问,那个派对上,玛丽安和米切尔都干了什么。拉尔夫除了在乎一个答案,还很享受自己咄咄逼人,追问玛丽安的过程。通过追问,拉尔夫总算可以把他酝酿很久的话说出来,“天啊!可是你从来都是这样的呀,玛丽安。”这句话藏在拉尔夫心里很久了,可把它说出来却代表了“一个新的、意味深长的事实”。很久以来,拉尔夫都感受到玛丽安骨子里的浪漫,那是拉尔夫无法融入的关于玛丽安“感性的自我”的世界。他们二人不会因此而使得婚姻破裂,他们会让因之而起的争吵无休无止的继续着。
这场争吵只是一个开始,预示了他们今后会在类似的争吵中无谓的耗着。拉尔夫的弱点在于,虽说大学时代的麦克斯韦博士影响了他,使他懂得了干正事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毕生的追求,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杰克逊”。浪荡子,作为拉尔夫自我的本性,在不受坚定毅力和意志的纠偏下,拉尔夫用自我的真实重新走上了他一直想走的那条路。
这条路在小说的第二章里。整整一章都是卡佛对拉尔夫真正的自我的揭示。追问玛丽安,拉尔夫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那个派对上,玛丽安和米切尔确实有事发生。妻子出轨让拉尔夫愤怒,仅此而已。气恼中的拉尔夫冲出家门,来到街上。想象中,拉尔夫觉得,曾经影响过自己的麦克斯韦博士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潇洒地坐在水边,而他拉尔夫,则只会在街上乱逛。实则,拉尔夫在寻找重新踏上“杰克逊”之路的入口,他没多久就找到了。酒吧,穿着晚礼服的男女,酒品店,台球桌……街上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致里映出一个让拉尔夫欲情高涨的玛丽安。就在不久前,拉尔夫打过玛丽安,因为猜疑引发的愤怒。当此时,玛丽安解开腰带,掀起衣服,拉尔夫的愤怒霎时间淹没在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情欲世界里。
愤怒于妻子的出轨,什么也做不了的拉尔夫却想起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情欲,激情燃烧的玛丽安。“杰克逊”开始回到拉尔夫身上,它引导着拉尔夫继续在这条他想要走下去的路上大步流星地奔赴着。
“贝蒂”,酒吧里一张色情招贴画上充满性暗示的涂鸦。拉尔夫被这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久久地盯着那张画,生活中的刺激在向他逐一打开。拉尔夫去了赌桌,加入了一场下注不大的牌局。“杰克逊”,当拉尔夫在心里叫出这个称谓时,他在自己想走的那条路上已走得无比顺畅。
因气恼而冲出家门的拉尔夫,成为“杰克逊”的这晚所受到的挫折来自于他被一个小个头黑人的殴打。拉尔夫恢复了神智,仍然不明白自己接下来应该干什么。他在外面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还是决定朝家门口的方向走去。对拉尔夫来讲,知道了妻子出轨的答案又该如何?透过卧室门的一条缝,拉尔夫凝视着玛丽安“神秘的身体在臀部那里弯曲”,他对自己应该做出何种安排依旧无解。
孩子们告诉玛丽安,“爸爸的脸受伤了”,让这个清晨陷入了一片纷乱的吵嚷中。玛丽安焦急地奔向反锁着门的卫生间,带来急迫心情下的不安和关切。“请你安静些,好吗?”卫生间里,拉尔夫无计可施,唯有让这片吵嚷和杂乱静下来。做出离开的决定需要勇士般的气概,对寻常人侈谈勇气无异于要求他们继续同自己、同生活过不去。生活对寻常人说来,就是庸常,就是安定。能够拥有安定,庸常的活着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清晨静下来的时候,玛丽安脱掉睡袍,坐在床上。她开始抚摸已睡在床上的拉尔夫。拉尔夫不想理会玛丽安,他拼命地忍着。在玛丽安持续不断地用身体对拉尔夫的挤压下,妻子的抚摸让拉尔夫“惊讶于身体感受到的那种不可能的变化”。置身在这一典型事例中的拉尔夫,被自己的情欲所俘获。他终究不会在同玛丽安的婚姻中做出什么决绝的行动,可他们的婚姻也不会有任何好起来的迹象。他们会在庸常中毫无意义的过下去,活在不停地争吵和打骂里。如果硬要给这样的生活找出一个简单的词来赋予其所谓的意义,我想,“凑合”似乎显得合乎情理。
2023.5.3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定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