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别人对我们否定指责抱怨,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处理更好呢?魏老师晚上又帮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在遇到让我欢喜的人和事时,我会生感恩心。同样的,就如缝合的伤口里有沙子一样,别人一碰就痛,当我遇到让我痛苦的人和事而别人是对的时,我心里有痛,说明我的内在有伤,其实别人是在提醒我内在有伤,别人是在帮我觉察痛点在哪里,是来帮我疗愈的,我应该生感恩心。所以我要凡事都生感恩心。
当我遇到让我痛苦的人和事而别人说的不对时,别人不对,我干嘛要往心里去呢?他不对,那说明他有问题,他是一个可怜的人,我应该帮助他,这时候我应该有慈悲心。
魏老师还讲了佛陀不收礼的故事。一个人骂佛陀,佛陀不理他走开了,当那个人不明白为什么佛陀没有反应时,佛陀说,你送过礼吗?当你送礼的时候,别人不收礼,那礼不就还是你的吗?你现在骂我,我没收,其实骂人的话还在你那里。当我们有了佛陀的心境,我们心里也就不会受伤,不会生出抱怨心和委屈心。
对待他人的否定指责抱怨,其实有三种境界,而这三种境界与我们的念头,模式直接有关,最终生出了不同的情绪,有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
第1种境界。情绪:很生气(收礼)。处理模式:吵或忍。境界:小人境界,自己同时是个病人。念头:他在否定我,我很受伤。
第2种境界。情绪:不往心里去。处理模式:心情不受影响(不抄别人的错答案。不收礼。)境界:常人境界,不受感染。念头:他错了,那是他的事,我不能和他一样。
第3种境界。情绪:平静豁达。处理模式:理解对方。境界:圣人境界,当医生给对方治病。念头:认识到对方经常否定别人,其实是价值感低,我需要认同他。任何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
境界不同,活的状态就不同,低境界的人活不好,而只有高境界的人才能活得好,我们学习改变需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活好自己,我们学习的方向是成长自己。
我们的念头决定了我们的模式,模式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会直接决定我们的行为。实质上让我们痛苦的是自己的思维模式,成长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觉察自己的念头、模式,我们学习就是要破掉自己的思维模式,建构新的思维模式。
不对外抱怨,修好自己的心。幸福的钥匙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