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作者萨巴瑞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本书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让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好安顿自己身心,帮助孩子成长为快乐健全的人。
01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有能力的父母是一个逐步觉醒的过程。觉醒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在接纳孩子的同时,也要接纳自己。具体如下:
一,父母要调整身心,抛弃优越感,寻找到真实的自我。
我们要解放传统僵化的思想,和孩子心心相印,调整身心,在每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
二,从旧式的长幼关系中脱离出来,成为孩子的精神伙伴。
我们去提高自己的觉悟,与孩子平等,摆脱居高临下状态。在生活中,多一点觉知,看到孩子的邀请,听见孩子的声音,成为孩子精神伙伴。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步,要在生活中更好地影响他们,而不是控制他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他们的精神意愿。
三,培养自己的觉醒意识。
父母要觉醒,尽量避免情绪化。学会关注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本身,采取平常的,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格,建立和巩固孩子之间的纽带。
四,父母要学会多去关注孩子,多去赞扬和认同他们。
我们要允许孩子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中,告诉孩子,因为他的存在,生活才展现出非凡的意义,更加快乐幸福。作者说:其实我们的孩子只会忠于他们的自我角色,全然不关心家长所面对的揪心的事。我们会感受到孩子是单纯的,真实的。
02调整自身情绪
在生活中导致我们产生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童年时遗留下来的不曾解决的情感问题,慢慢累积成了负面情绪。第二个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
我们要承认自身的不成熟。通过孩子行为,反观自己的不足,调整好自身情绪。可通过以下几点:
1.学会真实地面对以往的创伤。
2.学会接受现实,不再妄想理想化的生活。
3.学会接纳这些情绪,接纳所有的情绪,包括自身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
父母不能只看重孩子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孩子内心强大的能力,了解到痛苦是生命中固有的一部分。学会合理面对,坦然承认自己正处于某种痛苦之中,培养他们的抗压力。
我们要告诉孩子,生活是需要体验的,而不是时刻用来战斗和逃避的。只有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学到经验。
成为智慧的父母,把这种心灵力量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可以享受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享受当下的体验,教会孩子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会信任孩子。相信他能做得很好,让他内心获得激励,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生活是中性的,好与坏的定义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赋予的。
我们睿智地对待生活,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就会直接传递给孩子。
做个合格的父母。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处理和应对生活,教会孩子为人处事,教会他们应付挑战和挫折,教会他们接受现实,相信自我。
03不同时期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建构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多包容和理解孩子,让他们学会处理好情绪问题,引导他们制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对青春期的孩子,要表现出更多的信任与接纳,尊重他们的隐私与个人空间。
初中阶段,需要家长适当的放手,多去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时期,父母一定要传授给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不要忽略青春期的性教育。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越灵活宽松,他们就越有可能同我们保持亲密关系。
尊重孩子隐私,生活和言谈举止中彻底接纳孩子,鼓励他们在遭遇困难时,一定要懂得向父母求助。
04欣赏孩子的平凡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能够欣赏孩子的平凡。让他们真正地从内心懂得平凡的价值,长大后才能从容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父母应鼓励孩子倾听内心深处的呐喊,享受探索新知的乐趣,品味掌握技能的喜悦,体验勇敢冒险的滋味。
我们要教导孩子关注自己投入与付出了多少,我们应该用由衷的喜悦去激发孩子,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父母要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你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就行。一定要在小时候就把快乐的种子种植在他们的心田,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想做到接受孩子的平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帮助孩子找回回归天然的本性,尽量不要在电子屏幕前消磨时光。
孩子烦躁不安时,电子产品变成了消愁工具,游戏化解了孩子心中的焦虑。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而不是其他物质的代替。有空时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一起运动,一起游玩。
2.要鼓励孩子大胆冒险,勇敢地做自己。告诉他们拥有努力尝试的渴望,要比掌握某种技能更加重要。
3.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赞扬,肯定他的努力程度,而不是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相互比较。不用专制垄断的手段,限制孩子的发展模式。
我也觉得孩子需要鼓励,需要给他赞扬和信心,看到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看到不足,引导他努力进步。我也发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对孩子会起很大作用,会激发他的潜力。
最后,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在家庭里要制定规则,但是也要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重大规则包括睡觉、做功课、用餐、起床。这些规则要求孩子必须遵守父母的权威。
我们要学会拥有同理心,拥有同情孩子的心。要学会面对孩子真实的样子,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该犯错,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犯错的行为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当我们实现自我觉醒,回归到本真的自我,接纳孩子的天性,将孩子的身体、思维与心灵培养融为一体,我们也会享受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