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自认为内心是一个江湖气息很重的人,这一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我最真实的性格,我喜欢直爽、真诚,有一说一的人,对志同道合的人我可以亲人的礼遇对待,但是对于话不投机的人,即使对方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对我十分重要,我也很难装得喜欢他。
由此,我又一次思考,为什么来北京四年了,我对这儿却没有一丝留恋,满满的都是想逃离这座城市,回到重庆的念头。
今天分享其中一点——城市的颜值。
何帆在《变量》一书中,用如下的语言来论述他对“城市颜值”的看法:“颜值主要看气质,而这种气质来源于内心里对生活的热爱。过去,城市的空间都遵循着一种刻板的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秩序中,你很难找到让你怦然心动的美好事物。”
“没有颜值的原因不是它们的建筑不够宏伟、设施不够先进,而是它们太过与生硬和冰冷,没有那种多人心魄的魅力。”
在北京,无论是环路,还是建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餐馆的工作时间,都显得秩序井然,在一切以稳定和谐为根本的政治环境下,更显得呆板和木讷。在这里,我找不到看似杂乱无章的小吃街,也找不到半夜还热闹着的火锅店,我更看不到步调悠闲的行人,一切都过于匆忙,一切都不懂得停歇片刻,享受生活。而山城不是这样的,在重庆,由于地形原因,交通线路和居民楼房相互交错,很少有标准的、直直的大马路,看似狭窄混乱的车道,却十分的便民。在这里,火锅店和小吃街遍地都是,下班后,人们总愿意约上三五好友吃顿火锅,喝场小酒,他们把这,看得比工作更重要。
后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重庆的交通线路和城市规划,看似混乱无序,但却让生活其中的百姓感受到便利、温馨和幸福呢?
直到最近看到一本书,我似乎对这一问题有点眉目了,书上这样写道:“世界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在某个有限的时空内我们建立了秩序,我们受益于这种秩序,但也产生了“我必须依赖于这种秩序”的幻觉。混乱是秩序的另一种形式。”
是啊,为什么生活在某些认为规划得非常有秩序的城市,你会觉得生活得很不便利,可能就想出门买个菜,菜市场却被安排到了一个固定区域,但是离你家非常的远;但是在某些看似规划混乱的城市,比如重庆和台北,你却觉得那才叫生活——出门的街边就是几个附近郊区的老农在卖菜,右边有个稍微商业化一点的菜市场,再往前是一个理发店,往后是个配钥匙的地方。
秩序的形成,根本是为了提高效率,而那些未被刻意规划,或者被人性化规划的地方,人们通过几十年来的共同生活,各家商户和个体都依据各自的生活习性,潜移默化中采用了最优的策略生存和固定了下来,不断演化、变动,直到彼此都觉得满意、安逸和便利。
所以,秩序有很多种,不要带着偏见和狭隘去看待秩序,秩序既可以被设计出来,也可以被生活出来,所以,混乱,在某种情况下,是最优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