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伟铭。在我做心理咨询的这几年时间里,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由于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从而导致自己活得很累很痛苦。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是这样的一种人:你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一句不经意的批评都会让你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久久不能释怀。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因此你非常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怕自己的某个行为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也很顾虑别人的感受,凡事都以别人的感受为先,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你会努力让每个人都开心起来,如果出现了冷场的情况,你往往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于是,你会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去找一个有趣的话题或者一个幽默的笑话来让气氛再次活跃起来。你也很难拒绝别人,如果有朋友叫你帮个忙或者叫你出去玩,就算你已经很累了你也会硬着头皮答应他。而当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任凭他们对你大倒苦水、大发牢骚,你就像一个情绪宣泄的垃圾桶一样,让别人尽情地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竭尽全力地帮他们分担那些痛苦。但是,你却很少以同样的方式跟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那些苦恼。这样的人际交往模式让你成了别人口中的“好人”,但却让你自己活得很累,不堪重负。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的话,那你一定很想知道我们要怎么样去改变这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呢?首先,我们得找到引起这种性格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性格往往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可能在你的原生家庭里,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模式就是这样子的。或许在你小时候,你父母很少注意到你的感受,反而需要你帮他们去分担痛苦。比如,当你的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当你父母吵架之后、当你父母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你当作一个情绪宣泄的垃圾桶,在你面前尽情地发泄他们的负面情绪。而对于每一个小孩儿来说,父母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当父母给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父母的话当作真理,就会觉得父母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让父母开心,我们理所应当地应该牺牲自己的感受从而去帮他们分担痛苦。
也许,当你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感受相冲突时,你也曾尝试着去反抗过父母的意志、表达过自己的感受。但是,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他们都会对你大发雷霆,用各种方式威胁你、恐吓你、惩罚你。比如最常见的,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你再这个样子下去,我就不要你了!”而对于每一个小孩儿来说,离开了父母其实就意味着生存不下去了,所以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你所体验到的恐惧实际上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这个时候,这种强烈的恐惧感便会阻止你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当然还有一些父母,可能会直接用打骂的方式来阻止你去反抗他们的意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隐蔽的方式,有很多父母可能会在你面前通过哭泣或者表现出一副很痛苦的样子来唤起你的愧疚感,并通过你的愧疚感来控制你的意志。比如,你的父母可能会经常跟你说这样的话:“你看我这么幸苦这么累,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还忍心惹我生气、让我伤心?”。对于每一个小孩儿来说,父母都是绝对的权威,所以每当父母这么说的时候,我们都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愧疚感,所以最终,我们都会妥协,从而去压抑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和父母的这种关系模式就根深蒂固了,并且影响到了自己现在的人际关系。
勇敢地去看到这一点很重要,看到这一点不是说我们要去怪罪父母,要去把自己的所有问题都推到父母头上。而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的这种性格是怎么来的,从而让自己明白:哦,原来我的这种性格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有原因的,所以并不是我和别人不一样,也不是我不正常,而只是我受到了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成长环境的影响。那么,既然我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原因的,那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这种性格。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这样一种出发点:虽然我的问题确实是由父母造成的,但是只有我自己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只有我自己才能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当然,最终,我们也会理解:父母之所以这样对我们,并不是由于他们不爱我们,也不是由于他们想要故意伤害我们,其实他们这样做也是无意识的。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物质条件非常匮乏,所以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因此,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给予孩子精神上的东西,加上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很匮乏的,所以他们会无意识地向自己的孩子索要精神层面的支持。
在看清楚这些之后,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改变自己这一方面的性格,让自己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首先,我们得充分地接受自己,因为,只有充分地接受自己,我们才能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耐心地一步步改变。比如,我们要看到,你之所以很难拒绝别人,是由于我们小时候,当我们尝试去拒绝父母的时候,父母会用“我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语来威胁你,让你体验到一种很强烈的“被抛弃感”。因此,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拒绝某人的时候,这种“被抛弃感”就会被再次唤醒,导致你潜意识里特别担心如果你拒绝了你的朋友,那么他可能就会抛弃你、就不会把你当朋友了。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担心发生,你就不会去拒绝别人。看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充分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难以做出改变,从而不给自己强加太多的压力,而是在充分尊重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去改变。
其次,我们可以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入手,尝试着先去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当然,这一点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如果你一来就想着要马上改变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那么你多半会失败。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每个人第一次去跟父母沟通这一点的时候,父母一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不仅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反而会变本加厉地责怪你、批评你,最终导致你对他们的愧疚感更为强烈,从而放弃了想要改变的想法。所以,你应该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量从小事做起,在父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去改变。而且,最关键的是不要执着于结果,如果你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不管你怎么跟他们沟通他们都没有丝毫改变,那么你也可以试着放弃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转而和他们建立一定的界限和边界,从而不让他们对你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当然,在这个过程存在着一个很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有一些人可能父母已经过世了,那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处理呢?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无解的,因为我们去在现实层面改变和父母的关系,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改变自己内心的那个内在小孩儿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所以,只要你能够改变自己的心理结构,其实最终的结果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再然后的话,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真实的人际关系当中,去尝试改变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了。比如,下一次,有一个朋友叫你帮他一个忙,但是你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你很想拒绝他,但是那种“被抛弃感”又马上涌现了出来,这个时候,试着保持足够的警惕和觉察,不要被这种感觉给控制住了。然后你可以在心里给自己一些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之所以不敢拒绝别人,不是由于我拒绝了他他就不会和我做朋友了,而是由于我小时候的心理阴影引起的。所以,我没有必要那么担心,勇敢地告诉他我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然后,你就可以试着鼓起勇气告诉他:“实在不好意思,我自己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确实帮不了你这个忙了。下次如果我有空的话,我一定帮你。”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接收到足够多的正面反馈。接着上面的例子,比如说当你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了你的朋友之后,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能够理解你,以后你和他也同样还是好朋友,那么你内心那个根深蒂固的模式就能够慢慢动摇了,随后,这种积极的正面反馈就能成为你持续改变的动力,让你最终完成一个彻底的转变。但是如果你并没有接受到那样的正面反馈呢?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可以多尝试几次,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每一次尝试可能都需要你鼓起十足的勇气,都需要你用自己的意志力去逼自己一把,但我相信,只要你能勇敢地多尝试几次,那你一定能够接收到一些正面反馈的,因为在现实层面中,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来对待我们。而当你接收到的正面经验盖过了之前的负面经验之后,就能够达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从而,你的这一方面的性格就能做到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改变了。
好了,朋友们,关于“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启发。祝福你,亲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