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也最具争议的电影应该算是5月6日上映的《百鸟朝凤》了吧。
不过,一部电影,承载了导演的离世与制片人的下跪,被争议也是正常的。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肯定不是想加入到争执的浪潮之中。我觉得我们不是当事人,不知道方励下跪有几分真心,不知道影联究竟承载了几分压力。本着不了解不评论的原则,现在我的只想来说说舆论鼓吹的情怀对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的影响。
其实安薇和剧中的焦三爷一样,都是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孩子。所以,对于电影中描述的一些场景很有感同身受之感。
影片中,人们对唢呐手艺人,由之前的敬畏有加渐渐演变为无人问津,这对焦三爷的内心,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也许,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在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为什么唢呐手艺最终竟会没落致斯?
每每想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就会柔肠百结。特别是那句“不要在乎几张票子,要在乎眼前的唢呐”,说出来的时候就自带着情怀的神圣光芒。而那种为了信仰的坚持的力量,在我心中也不停的涤荡。
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还是没有办法赞同。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同样明白,情怀,是确确实实没有办法支撑一个人生活的。坚持去做一件很难事情,不仅仅需要情怀的支撑。
你不知道你因为情怀的一时冲动,那一时的不负责任的选择,对于别人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记得在我还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条新闻,讲的是周至终南县的一个制蜡手艺人赵先生因为担心自己年事已高,害怕手艺后继无人,所以愿意向广大爱好者免费教授的事情。
那时候我还年少无知、血气方刚,想着沉下心来学几个月,最起码不能让中国古老技艺失传么,幸亏是我妈的竭力阻止,才让我没有成功祸害到老人、祸害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她太清楚我根本坚持不下来,去了只会辜负老人家的期待,打扰到老人生活。
不过,后来,我还是听说,新闻播出的时候有很多像我这样拥有一时好奇之心的伪文青打扰了老人的正常生活。
所以,我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之后,第一时间就回想到了当初周至的那个事件。现在的我再去看当初的自己,我是真的庆幸自己当初并没有轻易去拜访老人,老人年纪大了,他期盼的是真正的徒弟,是传承者,而不是所谓的好奇者,伪文青。
也基于此,我真的很害怕当时满眼期盼的老人等来的只是一群“尝鲜者”,一群因为觉得“匠活”、“匠心”这些词语在他们看来充满了高达上的情怀,所以就冲动的前来,想要表达自己的不一样。
那么,当一切繁华落尽之后,我不知道老人的心里会多么千疮百孔,绝望并不可怕,拥有了希望再绝望才是真的可怕。
我最在意的不是《百鸟朝凤》究竟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我在意的是,经过这部电影,舆论鼓吹出来的所谓的情怀、舆论大肆赞美的如无根之萍的信仰与坚持,是否会伤害到真正在默默坚守中的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手艺传承者。是否又会有一大批尝鲜者赶过去学习,在老人尽心尽力的教授下仍随意的放弃,空留老人面对繁华退去后的一声叹息。
成熟的我们都知道,情怀是不能长久的支撑一件事的。人,毕竟是需要生活的。我不忍心去看那些年老的手艺人对徒弟望眼欲穿的等待的眼神,不忍心去看老手艺人面对徒弟满堂的假象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所以,真的不要再鼓吹什么情怀了,传统工艺的传承无比的艰难,在准备去选择继承的时候,是需要冷静的头脑去考虑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