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陪五年级孩子写作业导致心梗住院的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
不少家长纷纷感慨,陪写作业的工程太过浩大,让人招架不住。有人更是戏言,自家在平时母慈子孝,在陪写作业时鸡飞狗跳。
可是,家长们仍然无法停下陪写作业的脚步。他们不仅坐在孩子身旁,监督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更是对孩子的作业质量异常关心,总是亲自上阵,指出孩子作业里的各种错误。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只有不遗余力地辅导孩子功课,孩子的成绩才不会落下。
可是,这种陪读,真能保证孩子的成绩吗?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别做梦了。
我还不到二十岁,而且,以我的想法,将来是否会生孩子都是个问题。但我当过学生,更当过孩子,也见证过陪读那些事。
我刚上初中时,我妈也曾用心地帮我检查作业,遇上不会做的数学题,还会四处替我找资料。可我当时的数学成绩依旧非常糟糕,几次考不到班级前十,都是被数学拖了后腿。(说的好像这问题后来就不存在了一样)有一次,数学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我作业全对,考试却不及格。我大概是受了刺激,从此在没让我妈动过我的数学作业。而当时的我,也并没有在数学学渣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因为自身的努力,我的数学反而一天天好起来,甚至一度没再拖累我的主课总分。与之相反的是,我妈从没教过我文言文,辅导过我现代文阅读,更没告诉过我怎样把抽象的议论文写得天花乱坠。可从小到大,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在高中时代,让别人头疼的作文甚至一度成了我的人生乐趣。
对家长而言,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他们的教育和指导。但这并不代表所谓的陪读,会让孩子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无视天赋,方法和个体差异,盲目干涉孩子的学习,你所谓的陪读,或许只是跳坑而已。
更何况,孩子是否需要一直陪读?如果五年级的孩子还需要家长陪写作业,那等他上了初中,高中呢?到时候,他的作业只会越来越难,叛逆心也会迅速增长,难道家长还得寸步不离地守着他,把中学课程从头学起?这样越俎代庖,孩子的独立又从何谈起?家长又该怎样让孩子明白,学业是他自己的责任,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即使陪读真的让孩子不敢松懈,在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个需要家长时刻监督才能完成学业的人,将来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又有谁能确保,他不会在自由中迷失方向?一个人格不独立,缺乏责任心的人,你又能指望他有多大的成就?到时候,父母花费的心血,恐怕只会变成巴掌打回来。
如果说父母陪写作业还是本分,陪读老人更是将陪读的不易演绎到了极致。
从前上奥数班时,我见过一位外婆,坐在一群年轻父母中间,认真地陪外孙做着课堂笔记。她说,孩子的父母工作太忙,陪读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自己身上。更雷人的是,去年我因为填志愿的需要,去参加了一场讲座。讲座开始前,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缠着做学生生涯规划的主讲老师,只为搞清上海高考新政。后来,在老师的坚持下,老奶奶才终于答应,让孩子的父母负责填志愿的事。
然而,有这样辛勤付出的老人,已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现如今,不少学校都对隔代教育颇有微词,甚至会在招生时,淘汰主要由老人照顾的孩子。可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并不具备陪孩子写作业的条件。大城市的生存压力,新兴行业996的工作模式,足以让陪读成为奢侈品。
以上文那位做学生生涯规划的老师为例,她自从辞职创业后,忙得恨不得住在公司,根本无暇顾及上小学的儿子。有家长问她,你工作这么忙,孩子怎么办。她直截了当地说,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是她老公一手操办,自己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可是,像她这样伴侣负责任,自己想得开的家长又有多少?在更多时候,妈妈一边在下班后忙着陪读,一边抱怨爸爸的失职;小夫妻为孩子的学业争论不休,大打出手;父母轮流上阵陪孩子写作业,却因为心浮气躁,演变为男女双打......但学校同样不会考虑家长的难处,现在的不少作业,与其说是考验孩子,不如说是难为家长。有些学校似乎默认每家都有一方全职带孩子,甚至会公开表示,优先录取全职妈妈的孩子。且不说这种要求是否构成性别歧视,对家长与陪读的苛求,足以让人压力山大,怀疑自我。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中年女人,正面临着升职的机会,但她的孩子刚上小学,在几个家长群中,不少妈妈都在讨论着辞职陪读的话题。她开始怀疑人生,别的妈妈都想为孩子辞职,自己居然想着升职,是否太自私了?后来,一位朋友对她说,如果现在孩子要陪读,将来小升初,中高考,恋爱结婚找工作,是否都需要你替他打理一切?如此往复,究竟有完没完?
有人说,等孩子上了幼儿园,读了小学,全职妈妈就该出去工作,再也没理由待在家里。可是背上了陪读的枷锁,别说是全职妈妈,就连原本事业风起水生的妈妈,都在考虑是否该为辞职陪读。当然,陪写作业也不是妈妈一人的责任,有不少爸爸也很靠谱,对孩子尽心尽责。但我也希望,无论是爸爸也好,妈妈也罢,都能得到学校与社会的宽容,不必被陪读绑架,为孩子心力交瘁。否则,家长为陪读牺牲工作,没有自由,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为孩子的一点错误气急攻心,乃至失去健康,才是对家庭莫大的不人道。
陪读只是一项选择,它不该成为父母焦虑的投射,更不该成为家庭幸福的杀手。假如陪读于你而言只有怒火和艰难,那就请放下心中的芥蒂,放过自己和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