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不太喜欢看动漫的,说实话除了豆瓣高分宫崎骏的几部的日式动漫,自己对这一类题材是有点不讲道理的抵触,可能自己一直以来喜欢一些真实的现实主义的东西,因为觉得真实感的强烈,才会代入生活中产生共鸣。
直到我看完《你的名字》我才真正意识到,有时候心中浪漫主义的情怀上来,是多么的让人沉醉。
我不太了解,新海诚其他作品,我只能说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美术画面,都逼真的像镜头中的实物,从地铁站拥挤的人群,交错行驶的电车,夕阳时分,空荡荡的街角,甚至是风中飞舞的裙摆,都让我相信,这是真的。每一处都让我对日本的街头,充满着陌生的好奇,熟悉的温和,整部电影中后半部分,给人一种非常梦幻的不真实感,莫名其妙的哀愁。
这是一对时空交错,浪漫又忧愁的故事,剧本太过于牛逼,当泷和三叶不断的互换身体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什么样的编剧能够完成这样的时空链接,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俩人现实相见的纽带,是一份口水嚼过的米酒,是一条橘红色的发带,是一场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奇妙时刻。是两个好奇的少男少女,在陨落的云端,在黄昏的余亮中的阴影中,完美的诠释了,一场因为好奇而产生的相见,因为相见而产生的责任,因为责任俩人的相见,因为相见而产生的揪心的浪漫与美好,忧郁与心愁。
时隔三年的时空交错,在写名字的瞬间,重新回到正轨。出乎我意料的是,泷的手上未完成的一笔,三叶手上写的是“喜欢你”这种没有留下姓名的“擦肩而过”在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断上演,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中相处,仍然变得无比疏离。
新海诚自己介绍说,电影的故事来源于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词大意为“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后来我就总是想起“一见钟情”,其实我相信一见钟情的并非是第一面所见,就像泷和三叶在剧本给予了一个美好结局相遇下,轻声的问候了一句“我们好像在哪见过”。有时想想,你第一眼就喜欢的人,又是怎么轻易的跨越自己的心里防线,走上前对那个人说,“我们好像在哪见过呢”可惜,这句话被搭讪者用的烂俗,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好。我们不止一次的和朋友谈论着昨晚的梦境,我们在聊某个人在梦里很模糊,但是又很让人迷恋,我们说不清他的长相,我们叫不出她的名字。然后整整一天有可能我们都沉寂在昨日的幻梦中,直到你拼命的抓住记忆的每一细节,直到所有的细节,慢慢遗忘。然后在某一天的地铁上,某一次的广场上的“擦肩而过”让你心头一惊,那些遗忘的梦境,在一瞬间全部填充满整个画面,那个真实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心中一万次的确认就是这个人,但是日光照耀下,晃着你的眼睛,你却叫不出他或她的名字。然后在这场盛大的浪漫与忧伤的邂逅中患得患失。
回到这场彗星降临的末世情怀,穿越时空的灵之绳节,甚至是刹那黄昏、蔚蓝的星空、爱情以及所有遇见都是注定的。
这是一部二次元的浪漫输出。而浪漫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赌注。当你和我在梦中醒来许久之后,站在莫可名状的繁华大都市的街头,人们至此无信仰的生活在碎片化的世界里孤立无援的活下去。我们同时追逐着爱与被爱的俩者间互相转换。在梦中,相遇而不知名”
然后在某个夕阳下,你美的我叫不出你的名字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